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万钢:全力推动中关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发布日期:2010/4/29 15:15:30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4月22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北京市政府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以及北京市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由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主持。
  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批示。批示指出,一年来,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希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累经验,完善体制机制,立足发挥综合性辐射带动作用,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万钢在讲话时表示,经过一年多时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关村示范区发展已经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成功实践。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和部署。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探索,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经济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实践。
  万钢提出,要全力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要更加突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加突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突出服务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突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当前,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使重大专项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万钢强调,要通过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关村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加快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地,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持续动力的核心载体,成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重要平台。同时,要在技术、人才、机制、政策等创新要素的扩散和辐射方面,加强与其他国家高新区的交流合作,努力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和辐射源。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年来,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中关村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2600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增加值2182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4%,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方面,中关村研发和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园区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一批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中关村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各项先行先试的改革取得显著进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制定了支持中关村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已经过国务院批准。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股权激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教育经费列支等四个方面,在中关村开展税收政策试点。 
  2010年,中关村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设步伐,深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高起点谋划和高标准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继续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保持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方面的领头和先行地位,争取园区企业全年总收入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增长15%以上。
  据介绍,今年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点是制定实施四项重大政策,大力实施“中关村示范区行动计划”六大工程,推进八项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四项重大政策包括:实施国务院批准的支持中关村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研究制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科技金融、人才资源、创业服务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制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编制“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发展规划纲要。六大工程包括:促进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十百千工程(培育一批收入规模在十亿元、百亿元、千亿元级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和在京落地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应用和示范工程、以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投资家为主的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高端产业聚集工程以及科技金融创新工程。八项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包括:继续开展股权激励工作、启动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试点、落实工商管理改革试点政策、深化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列支间接费用的试点、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力度、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化知识产权促进工作、完善行政管理。
  此次会议还表彰了23家中关村2009年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突出贡献单位,发布了首批“十百千工程”123家重点培育企业名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