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东湖高新区出台 14项配套新政谱写创新华章

发布日期:2010/8/26 15:17:56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8月25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通报近期出台的14项优惠政策。“东湖版”系列政策,轰然启动自主创新的引擎,它们不仅实现旧有体制的突破,部分创新尺度甚至还超越“老大哥”中关村。 
    东湖高新区昨天将政策一一剖析,这些创新示范的新攻略,围绕着市场主体准入、科技金融、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吸引等渐次展开,但其着力描绘的主线却清晰可见:伴随着企业从初生到成长的不同阶段,补充不同营养,让科技型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 
    上世纪70年代,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形成模型,学界对此理论虽有不同划分,但大致将企业的生命历程分为孕育期、初生期、青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或死亡期。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潘承烈曾说,主要由民营经济担纲的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另一份更残酷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能存活8年以上的企业只有3%。这意味着大部分企业还没活到青年就已谢世。 
    如果在企业的婴幼时代,给予更多政策扶持的乳汁,并辅以成长的引导,那么就能避免企业过早夭折,从而实现东湖开发区科技企业勃兴繁荣的示范效应。而这正是昨日“东湖版”创新的宏图所在,以企业成年前的生命周期为线,本报将示范政策的亮点秘诀为您一一展现。 
    孕育期 
    企业设立 大降门槛 
    今年5月、6月,省及武汉市工商局相继下文,从企业的出资、经营范围、名称核准、商标培育等各方面降低门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早日诞生。 
    文件:《省工商局关于支持服务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市工商局关于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亮点一:人力资本作价出资 
    我国现有的市场主体法律法规中,没有以“人力资本”作价出资的规定,但创新的源泉却是人才。省、市工商局均明确提出,允许经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人才的投资人,将研发技能、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创办、联办高新技术企业。合伙企业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其出资额可由合伙人协商确定,并在合作协议中载明。 
    亮点二:打破经营范围限制 
    以往企业经营项目若超过登记的经营范围,被视为无证经营受罚。但东湖开发区的企业,只要未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限制的,均可自主经营,包括跨行业经营。 
    亮点三:放宽取名限制 
    受省、市工商局委托,东湖开发区内的企业,冠用“湖北”名称,只需由当地工商部门核准,且可使用含有“光谷”、“东湖高新”字样的字号。 
    放宽“企业名称必须反映行业特点”的限制,可使用“服务交付”、“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用语作为企业名称。 
    亮点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现行法律规定,商标注册由国家工商总局主管。省工商局局长刘源超透露,我省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东湖示范区设立办事处,企业办理商标事宜将不用跑北京,直接在示范区内享受一站式服务。 
    东湖高新区将加大高新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帮扶力度,引导企业通过商标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 
    专家点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叶学平:打破企业经营范围,能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调节企业经营的方向。对于技术服务型的东湖高新企业,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有利于快速适应市场竞争。此外,东湖开发区企业能共用“光谷”、“东湖高新”字样的字号,有利共享东湖品牌,实现整体共赢。 
    初生期 
    融资补贴 多方输血 
    东湖高新区将成立不超过5年,年销售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法人企业届定为初生期。而融资是该阶段企业遭遇的普遍难题。 
    东湖高新区出台5项政策,涉及信用体系建立、信用贷款、担保补贴、创投补贴等,财政拿出3000万元启动资金,分担银行、担保公司、创投机构的风险,帮助小公司多渠道融资。 
    文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亮点:推行地方信用评级 
    东湖高新区将在全省率先成立一个信用体系共享平台,即由管委会、金融办、银监局、人行等牵头组建企业信用促进会,收集企业的税收、工商、贷款、水电费等各方面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这打破原来各经济部门收集企业信息互不沟通的现状。 
    企业信用促进会对入会企业动态评级,按国际通行的信用等级由高到低分为AAA、AA、A、BBB、BB、B、CCC、CC、C,共三等九级。BBB以上,年销售3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可申请信用贷款。 
    文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亮点一:享信用贷款特权 
    在1996年《贷款通则》出台后,贷款一般要求提供担保,信用贷款成为少数大企业享受的“小灶”。但此次推出的企业信用贷试点办法,将使小企业享受到信用贷款这一“贵宾待遇”。这一制度比肩中关村在全国领跑。 
    但不同之处在于,“东湖版”贷款门槛比中关村还低。中关村规定,企业年销售2亿元以下才能申请信用贷款,而东湖将此范围扩大至3亿元。 
    亮点二:贷款风险 政府部分买单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向试点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对按期还款的企业最高奖60万元;贷款若收不回,按银行贷款本金的30%由开发区买单,单笔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文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实施办法(试行)》 
    亮点:担保风险补贴 力度全国罕见 
    目前全国各地对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都有补贴,但“东湖版”优惠力度却在全国罕见。如京、沪等地都对担保公司按担保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但东湖开发区却将此延伸至对担保损失进行代偿。 
    与开发区合作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除按每年新增担保额的0.5%享受最高1000万元奖励外;发生担保损失,开发区对担保公司单笔最高补偿500万元。 
    文件:《鼓励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亮点:“风投”来汉补贴买房 
    创业投资企业对初生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从租房办公到投资,享受开发区“一条龙”资金奖励。 
    创投企业在开发区金融园区买房可获奖最高500万元、租房补贴20%租金。对初生期企业股权投资,且2年内不退出的,按实际投资额的10%,由财政单笔最高补贴100万元。 
    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享受部分返还奖励。 
    文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融资补贴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亮点:设3000万启动资金 
    东湖高新区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融资。这笔钱将用于补偿银行、信用担保公司因提供融资而形成的部分本金损失,同时按一定比例对创投机构投资初创期企业进行补贴。首批启动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 
    专家点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叶学平:多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的难点,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实力弱,信用资信不全,无法提供银行或担保公司认可抵质押品。东湖开发区着力金融创新,如效仿中关村推行信用贷款,力度之大、决心之切全国罕见,这也将大力缓解发展中的融资难题。但在创新的前提下,金融环境的改善还需要更多细致的工作。 
    青春期 
    研发补贴 优先采购 减税  渡过融资关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另一考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市场。武汉市及东湖开发区出台4项政策,从对研发进行财政补贴、到公布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鼓励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为创新企业强身健体。 
    文件:《市人民政府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 
    亮点一:企业研发专项补贴 
    武汉将设立企业研发投入补贴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符合规定的科技企业,按研发费用的15%-2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给予150万元的支持。 
    亮点二:鼓励产学研牵手 
    新政策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联盟和产业联盟。对市级联盟给予最高30万元补贴,对国家级战略联盟和省级战略联盟的牵头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对入选国家、省、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除落实现行专利资助政策外,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北美、欧盟发达国家和日本专利的企业,每件专利可领到10万元补贴。 
    亮点三:设备研发保险 
    新政策另一大亮点是重点支持企业的“处女作”。对企业研制的首台(套)产品所投“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由市科技保险补贴专项资金给予100%买单,最高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意见》、《2010年度武汉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亮点: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 
    武汉已公布今年该市近百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涉及汽车零部件、光电子、化工、生物等多个领域。该市规定,对采购人选用东湖开发区企业独创的自主产品,财政部门应当优先安排预算。财政部门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在采购支出项目已确定的情况下,优先安排采购东湖示范区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预算。 
    文件:《武汉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亮点:税收减免 
    从事信息技术外包、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的这三类企业,可向武汉市科技局申请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获认定后,自认定年度至2013年底,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专家点睛 
    东湖新区战略研究院院长王健群:自主示范,最关键之处在于实现技术的不断地开发和转化。实行财政补贴、优先采购,能激发企产学研对接,进行技术转化的活力,从而产生巨大的创新辐射作用。 
    成长期 
    股权激励 个人纳税奖励 
    企业的婴幼阶段,“东湖版”政策的补给,力图使企业生存,并由小变大;到了成长期,政策开始升级,力在激励和吸引人才,促企业由大变强。 
    东湖高新区介绍,今年先后出台《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办法》以及《高级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中关村,开全国先河。 
    文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办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实施细则》 
    亮点一:企业赚钱个人受益 
    激励办法将个人与企业发展利益“捆绑”,确保激励对象与本企业发展“劲往一处使”。 
    激励办法包括股权奖励、分红、绩效激励、增值权激励四种方式。前两种方式借鉴中关村的经验;后两种方式为武汉特有。 
    按规定,具有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近3年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2%以上,且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10%以上企业,并符合其他条件可实施激励。 
    激励举措不仅惠及示范区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都可参照此执行。 
    亮点二:不吃大锅饭 
    4项激励方案,只针对企业科研成果研发和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和企业高管,不能普惠至全体员工,企业监事、独董、企业控股股东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不能享受。 
    目前东湖开发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约有100多家,首批股权激励试点已启动。  
     亮点三:激励蛋糕诱人 
    “东湖版”激励蛋糕,既有短期刺激,又有长期奖励。 
    武汉独有的绩效激励、增值权激励属短期激励,如企业完成经营业绩考核即可颁发绩效奖,奖金不超过年度净利润的20%。 
    股权奖励、分红属长期激励,但“蛋糕”较大,如股权激励将拿出最多不超过近3年税后净利润的35%,奖励个人。企业转让科技成果,从转让的净收益中,提取不低于20%,但不高于50%的资金用于一次性奖励。     
    文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级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实施意见(试行)》 
    亮点:高级人才个税返还 
    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财政部门奖励返还给个人,这种只在全国少数地区和吸引特定行业投资才存在的“税收利好”,在东湖开发区成为现实。开发区高新企业副总以上人员或主任级科研人员可享受个税返还奖励。 
    其奖励标准为上述人员缴纳的个税中市、区二级留成额的100%,这一幅度超过北京、成都等诸多地区。目前北京为留成额的80%、成都为70%。 
    专家点睛 
    东湖新区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健群:按国务院的批复,东湖高新区发展的目标是集聚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品牌,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发展的典范。 
    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按国务院的要求,东湖开发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股权激励试点。东湖开发区此次实行的股权激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政策之广、力度之大超过全国任何高新技术区。 
                                           (来源:湖北日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