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公司、高德红外、华大基因、中韩石化……这些武汉企业登上了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抗疫时,他们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支持全城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时,他们冲在前,不但按下重启键,还按下快进键,迎难而上带动产业链复工复产。这些坚韧不拔的企业,打硬仗、闯难关,一仗接着一仗打,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东风公司:从引擎重燃到开足马力每天万辆新车驶向市场
“东风公司从按下‘暂停键’到平均每51秒一辆乘用车、每天近万辆汽车下线……”
近日,东风本田第二工厂总装车间,以近51秒的节奏,一辆辆崭新的汽车驶下生产线。当天,东风本田二厂排产1270辆,东风本田三个工厂有3800辆新车驶向市场。
疫后重振的东风公司,正以加速度发展。
在武汉经开区,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的50多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行驶在车流中。前来试乘体验的武汉市民,感受最顶尖自动驾驶科技带来的科幻和神奇。今年内,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还将投入更多自动驾驶出租车,把自动驾驶营运线路拓展到高铁站、机场和繁华商圈。
4天前,在人潮涌动的江汉路步行街,搭载东风自主研发十佳“中国芯”的东风风神奕炫新车揭开面纱,为浴火重生的城市带来新产品。
从引擎重燃,到开足马力,东风公司逆势重振,重回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焕发出蓬勃生机。一季度,东风公司产销汽车超过82万辆,平均每天有近万辆汽车驶向市场。东风公司以全新风貌回归,正朝着年产销385万辆目标挺进,为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带来澎湃动力。
高德红外:十年自主研发红外中国芯 跻身国际技术最前沿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通过行业专家科技成果评价。据介绍,这一成果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使我国跻身国际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最前沿。
红外探测器,可将捕捉到的红外热辐射能量转换成肉眼可见的图像,它能在全黑环境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开展高精度探测,芯片是其最核心的部件,芯片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此前,红外探测器芯片主要依赖于进口,高昂的芯片成本大大限制了红外探测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空间。
2008年起,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带领公司专业人才,持续十年投入巨资开展科研攻关,于2017年研发出高性能制冷单色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高德红外24小时加班加点轮班生产,克服了物资短缺、人员物料调动难等重重困难,保障红外人体测温防疫物资按时生产交付。由高德红外生产的2万多台热成像测温系统,安装到了包括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全国20多个地区的医院、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及大型企业、学校。
华大基因:主导设计“火眼”实验室 全球围猎新冠病毒
疫情期间,由华大基因主导设计及运营的第一个“火眼”新冠病毒应急检测实验室在武汉试运行,一举摘掉日检测量上不去的“堰塞湖”。疫后又打满全场,参与了复工复产核酸检测、集中核酸检测排查等多次重点任务。
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各地区新冠病毒检测通量不足的问题,华大基因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包括气膜“火眼”实验室、车载“火眼”实验室及机场“火眼”实验室,“火眼”实验室具备迅速响应、快速布局、智能管理等优势,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要,承担起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作用。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华大基因在国内多个主要城市落地“火眼”实验室,累计在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超过80个,分布在全球近30个国家及地区。
中韩石化:为保障口罩原料供应 疫情严峻时期生产一天未停
武汉乙烯一年要生产100万吨的固体原料用以制造衣食住行各种产品,覆盖医用材料、食品包装、汽车、电器、民用管材等领域。产业链长,涉及行业众多。
疫情最严峻时期,中韩石化生产一天未停。武汉乙烯始终保持80%产能,生产医用原料2.65万吨,可制成医用口罩265亿片。
“一方面要保市场供应,如急需的口罩原料;一方面要保产业链稳定。如我们的上游还有炼油厂,需要我们来消化它的产品。”武汉乙烯生产管理部负责人说。
武汉“重启”后,随着企业全面复工,产能随即恢复到了100%。近日,投资42亿元的中韩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项目两套新建装置开工成功。全部投用后,武汉乙烯产能将由80万吨/年扩大至11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