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渣无害化资源化研究”、“国产化超高清视频信号处理系统”……4月20日,2021年江夏区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武汉纺织大学新材料专场成功举办,6个项目完成签约,签约金额570万元。
“人造血管国产化率只有5%,目前我们研发的人造血管已授权和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2项,大口径人造血管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武汉纺织大学杨红军教授现场做《生物医用纺织品研究及推广》项目路演,他介绍人造血管采用了编织技术,将弹性纤维材料首先编织成为一个管状织物,再将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纤维膜与织物进行复合做成与人体结构相同的三层结构血管。血管中携带的药物缓慢释放可以防止短期内血栓的形成,也将促进内皮细胞在血管壁上的形成,达到长期抗凝的目的。
据透露,未来量产后,一根仿生结构高性能人造血管制备成本大约在几十元,而进口人造血管一根报价约3万元人民币,将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不断拓展以医疗卫生纺织品为代表的“现代纺织”科研和应用领域,让一批技术成果在湖北省武汉市内企业实施转化:与人福医药合作研发生产白芨基穴位埋植线、白芨止血纱布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与当代集团合作的“战地止血用多糖纤维织物”正在进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
活动现场,由武汉纺织大学“出品”的“有机硅渣无害化资源化研究”项目、“功能性医疗器械设计与研发”项目等6个项目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此外,“生物医用纺织品研究及推广”“高技术纤维及应用研究”等5个优秀的科技项目也进行了项目推介。
据悉,此次活动由武汉市江夏区科经局主办,旨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作用,促进科技更好地为武汉市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