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教科文三帆齐张 湖北号破浪远航

发布日期:2011/2/25 10:24:11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挥科教优势,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培养造就各类人才,建设人才强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升全省文化软实力。
  如何充分挖掘科技、教育、文化资源潜力,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成为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创新人才引领产业腾飞
  桥梁上的一根拉索,一旦有“风吹草动”,凭借拉索里的一根光纤就能实时监测到并及时发出预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教授主持研发的这项成果不仅填补了大型桥梁实时安全监测方面的空白,而且直接带动了我国桥梁索力技术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姜德生院士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领军人才代表。”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魏敏杰说,未来5年,湖北实施科教兴鄂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更多像姜院士这样的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
  “十一五”期间,湖北科技发展突飞猛进,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31.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0%。东湖高新区获批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如何吸引更多产业领军人才,培育更多创新主体?省人大代表、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黄燕霞认为,产业发展,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在于领军人才。我省要注重发挥科教大省和人才大省的优势,引进和培养并重,充分发挥好领军人才的作用。
  科技创新需要增加投入。省政协委员、武汉市科技局局长杨新年称,“十一五”时期,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1.65%,未来5年,这一比重将大大增加,达到2.0%以上,武汉市的研究开发经费将达到3.0%以上。
  企业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教育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与现实的脱节。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省教育厅的一份报告显示:湖北高校采用多种方式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武汉职院、湖北职院、武汉铁路职院等一批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年均培养技能型人才3万人次以上;武大牵头,华中科大、华中农大、中科院武汉分院、凯迪电力公司等单位参加,在东湖高新区组建了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这是我省产学研合作模式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湖北大学与武汉、黄石等地企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在学校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围绕企业需求开发具有原创性、市场竞争力的应用技术……“学校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人才。”省政协委员、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孔建益认为,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他说,武汉科技大学坚持科研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生产实际,学校连续多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2%。“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人才强省,为跨越式发展服务。
  文化产业将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亮点
  省政协委员、荆门市政协副主席叶中章讲了一个文化故事:一把木制玩具孔明锁,不打广告,怎么从4元卖到18元?一家婴童公司做到了。在自己产品包装上,打上热播动画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5年内,这家婴童公司付给央视版权费50万元,却赢得了上百倍的利润。
  叶中章委员说,这个故事说明,文化不仅仅引导社会、凝聚人心,提升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文化产业还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沈虹光说,“十一五”时期,湖北文化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第八、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湖北有12台参赛剧目获奖,近五年来,湖北群星现象震动全国。而来自省文化厅的统计,2009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5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建设省广播电视基地、省图书馆新馆等重要文化工程。大力推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开展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加快长江出版、楚天传媒等文化企业上市进程……
  武大教授傅才武对湖北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湖北文化底蕴丰富,旅游资源富有特色,二者结合,将会带来湖北旅游文化产业的全面腾飞,成为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他说,武汉市、长江三峡和襄樊武当太极湖、十堰三角区会成为三个支撑极,湖北武当太极湖模式,甚至可能会成为主导中国文化旅游高端市场的模式。“产业的迅猛发展必将成功推进跨越式发展。”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