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生态功能区拱卫三大城市群。这是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未来发展空间的勾勒。
“四屏两带一区”——30%国土将专注生态功能建设
2月25日从省两会获悉,未来5年全省18万平方公里境内,将有30%国土面积专注生态功能建设。
占总面积30%的生态功能区,包括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四大生态屏障,长江、汉江两个流域水土保持带,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等。
根据规划,生态功能区内,水面、湿地、林地和草地会放到与保护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严格控制工业化开发,规避各种污染源,重点出产生态产品——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
经济资源向3个城市群转移
在“四屏两带一区”7大生态功能区的拱卫下,湖北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城市群:做强武汉城市圈,做大“宜(昌)荆(州)荆(门)”、“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
通过生态功能区的建设,经济资源将被引向环境承载力强、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化地区转移,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据了解,“生态湖北”的空间布局形成后,湖北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区内水质可达到二类,空气质量也将达到二级。
武汉将四面受益
受生态功能区“环抱”,湖北城市群受益。武汉身处长江、汉江水土保持带,东北有大别山生态屏障,东南受幕阜山生态屏障“惠顾”,这两大生态屏障距离武汉都只有百余公里,这将有利于武汉空气与水质提高,生态环境优化。
国家启动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 湖北是8个试点省份之一
2月25日从省发改委获悉,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规划的8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已着手前期研究和相关规划编制。
国家出台这一战略的背景是,早些年大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造成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退化。
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启动,旨在明确哪些区域要重点开发,哪些区域限制或禁止开发,以及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强度,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全国从东、中、西和东北等区域选取了8个试点,湖北位列其中。
其他7个试点省是:江苏、浙江、河南、云南、重庆、新疆和辽宁。
2月25日省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湖北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居民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
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多种政策,比如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出转移支付、对口支援、生态补贴、生态移民等方式,加快规划编制和审批,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
转型推动“金砖”新跨越
湖北的跨越,不能再走老路。
转型,成为我省“十二五”时期“六个突出”工作之一;而建设生态湖北,是转型抓手之一。
省“两会”上,代表委员就此各抒己见。
关键词:增长方式转型 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互相促进
王振有(省人大代表,武钢党委书记):湖北是能源缺乏省份,又是能源消耗的大省,钢铁、石化等优势产业集聚,从客观而言,能源的消耗是不可回避的,这就要求重化工企业不遗余力实现绿色发展。
龚胜生(省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建绿色生态湖北,是建“两型社会”的综合体现,也是促进经济质量提高的基础与核心。在上世纪70年代曾有过讨论,发展经济会破坏环境,但从新世纪的实践看,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互相促进,有了经济的发展,生态建设获得投入来源,而生态环境的发达,会增加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的吸引力。“十二五”湖北把跨越发展写在旗帜上,应该是生态、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的融合。
关键词:社会发展转型 让民生共享改革成果
孔义(省政协委员):民生既是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转型发展的途径之一。如果不帮助弱势群体,不减少贫富差距,就会增加社会矛盾,发展成本也随之增加,转型发展与民生共享并行,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投资、消费、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如果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让大家敢于消费,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向内需拉动转型。
关键词:区域定位转型 在国家发展版图中确立更高位置
刘耀林(省政协委员、武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在湖北新一轮的发展中,还要有全局眼光,在中部担当龙头和支点的同时,组织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打造全新的湖北形象,在国家发展层面中找到更高的位置。
为经济转型贡献湖北经验
湖北“十二五”将转型摆在跨越式发展的突出位置,与国家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相契合。
经济建设将长期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但今日中国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共享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相协调。发展转型因而成为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如同地区间经济增长有快有慢,发展转型也很难所有地方同步前进。可以预见,今后各种发展资源必将向转得快、转得好的地方倾斜配置,这些地方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区域竞争将主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竞争。因此,湖北转型的关键之关键是转型的速度。
不仅如此,湖北在国家经济转型战略中还应有更大作为。现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很难持续,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几成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终极决定因素,如何在高速工业化的条件下实现成功转型,并没有现成的国内外经验可循。湖北正处于高速工业化起飞阶段,应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作出探索。国家寄望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将自主创新、两型社会试验工作放在湖北和武汉,就是对湖北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湖北及武汉城市圈为国家积累经验。湖北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科学发展、共享发展等转型目标的地方实践。积极主动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主动地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积极主动地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我们就能够为国家经济转型贡献出湖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