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两会]陈炳德委员:关注日本核泄漏 我国科普工作需企业参与

发布日期:2011/3/21 15:08:14      来源:人民网 责编:潘菁伶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炳德接受人民网专访,对日本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可能发生的泄露事故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核科普工作提出希冀。 
  陈委员讲解到,按照正常设计,在大地震发生后,如果核电站丧失了外电网,应急电源将会自动启动冷却和关闭核反应堆。而在这次日本地震中,福岛核电站的一个应急电源或未能启动,反应堆未被及时冷却,出现热量集聚,导致外溢泄漏。这次核泄露可能是核电机组本身,也可能只是蒸汽管道破裂。 
  陈委员进一步解释,如果只是管道破损,那么事故解决相对容易,但如果是核电机组本身安全屏障被损坏,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修补。因此,福岛的核泄漏事件需要继续观测评估。 
  从科学角度来讲,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一定会引发新一轮对日本乃至全世界核设施抗震措施的讨论。就像美国三里岛事件、俄罗斯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都引起了科学界对核安全的讨论。其次的影响是对社会民众而言,“从电视画面上看,日本民众对待这件事还比较镇定,日本政府也作出了比较迅速的反应”,陈委员认为,这也反应出了科普程度和科学素养的问题。 
  日本的科普教育不仅依靠科研单位,工厂、核电站等企业也有科普责任。据陈委员了解,日本核电站会定期组织周围的民众参观工作区域、讲解核物理知识、进行避难演习等,让周围民众了解核,从而打消神秘感与恐惧感。“了解了就不恐慌。比如(福岛核泄漏)这件事,因为我了解,所以我不会害怕。”他希望,我国的企业、科学家也能积极承担起科普的责任,努力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另外,在本次两会上,陈炳德委员还提出,我国核电建设发展迅猛,但与之相比,相应的核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落后,与核电建设蓬勃发展和安全监管的形势与要求不相适应,国家应尽快制定《原子能法》。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