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自然科学

揭示鹫类食腐而自身不生病机理

发布日期:2021/5/17 15:32:25      来源:综合播报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武汉大学对口支援西藏大学青年科研团队——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华斌课题组,就西藏天葬鸟食腐肉而不生病和天葬鸟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与西藏大学合作进行了研究。

      赵华斌课题组对两种鹫类(高山兀鹫、胡兀鹫)和一种外群鸟类(大鵟)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对22个胃酸分泌通路基因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和趋同分析,找到了3个经历强烈自然选择的关键基因ATP4B、CFTR和SLC26A7。通过比较分析10种鸟类的非编码区保守序列(CNEs),发现SLC26A7基因内含子区域两个CNE在两种鹫类中均发生了加速进化。这些发现拓宽了人们对鹫类高胃酸特性在腐食适应中的认识。
      通过全基因组范围蛋白编码基因的进化分析,他们发现PIGR基因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高山兀鹫、胡兀鹫、红头美洲鹫的趋同分析,他们发现3个重要基因EPCAM、JCHIN及STING发生了趋同的氨基酸替换,它们均参与肠胃黏膜防御过程。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鹫类免疫基因进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食性鸟类,证实了鹫类免疫系统在食腐适应过程中获得了强化的疾病防御能力。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