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衣、食、住、行、娱乐等优越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在深受着各种生活方式病的严峻挑战。各种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使得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关注您的生命健康,武汉科技报特约请中南地区最大的武汉亚心医院教授周宏开辟《医科“宏”心》专栏,为您不定期重点科普包括心脏病在内的医学常识,护佑百姓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早期的症状是发烧,乏力,干咳,严重者为呼吸困难,可能会伴有心慌、腹泻等症状,而由于心衰、慢性心脏疾患甚至心脏手术后等患者也容易出现发热,他们担心去发热门诊就医流程麻烦而自行服药甚至用错误的方法“硬扛”,最终引起疾病变化,导致器官功能严重受损而危及生命。因此,“新冠”时代的发热病人更应关注心脏健康。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最近经常接诊因间断发热,在家自行服药或者在当地小诊所“输液”,导致病情反复,常常伴有大汗、寒战、出现心悸症状、心脏杂音,最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过心脏专科的彩色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发现由于发热初期治疗不规范、不彻底,心脏内膜结构出现严重的感染。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周宏主任统计,最近因此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超过了10例,远远超过往年同期。这些在家反复发烧的患者中,有2位半年内有心脏手术病史,其中还发现另外三例罕见细菌感染患者,均为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其中两位因从事养殖相关专业劳动,诊断出布氏菌,细菌侵犯损坏了心脏主动脉瓣膜和二尖瓣瓣膜。另外一位是放线菌感染反复发热,还有手指和脚趾末端局部发红等症状,未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经过检查发现不但瓣膜有损害,心肌室间隔肌肉还出现了较大的脓肿,细菌甚至破坏了心脏传导系统,入院时一度出现休克症状,紧急的手术治疗之后 还要面临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恢复心脏的规律跳动。因此发热患者一定不能忽视心脏疾病导致的症状和感染引起心脏内膜炎症等严重后果,反复出现的发烧、乏力、肌肉疼痛、皮肤红斑等一定要在发热门诊就医,并完善心脏方面的超声检查。
一般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以下四个特征:首先会出现四肢无力、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肌肉酸痛的情况,这些症状和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症状相似,很多患者会服用一些感冒退烧药,但是如果停服退烧药而畏寒发烧症状反复。其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贫血、心脏还会出现杂音甚至心衰,这些要与感冒引起的心肌炎等进行鉴别。最后,感染性心内膜炎还会造成皮肤和粘膜出现淤点,也可以在手足部位发现,严重的还可能伴有造成脾大、肺栓塞、脑动脉栓塞、皮肤瘀斑等情况,这是因为心内膜受到病毒的感染后,会有赘生物产生,这些赘生物逐渐增多就会脱落,顺着血液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旦堵塞就会造成栓塞和淤点的情况发生。这些特征当中比如皮肤淤点和发热的症状,很容易误导患者诊断成其他的疾病。生活中身体出现此类的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新冠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那么患有心脏疾患的病人能打疫苗吗?
如果心脏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主动脉夹层、急性缺氧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等,应暂缓接种疫苗;如果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处于患病的稳定期,在药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没有症状,主要相关检查正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进展来判断能否接种疫苗。我们在门诊中已经指导很多心脏外科手术后甚至心脏支架术后的病人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均没有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