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小鹏汽车落户车谷后,武汉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版图再落“关键一子”。5月31日,中航锂电与武汉经开区签署《中航锂电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一期产能将达到20GWh。
近年来,以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特征的“下一代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新风口,武汉也在积极布局,除引入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以外,重点引进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不断延链强链补链,补齐产业链“卡脖子”短板,加快构建下一代汽车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万亿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中航锂电将快速推进武汉项目建设、量产,全力推动武汉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企业集聚、规模提升和示范应用,为武汉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贡献。”中航锂电董事长刘静瑜说。
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2个多月
作为全球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中航锂电是专业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研发及生产的高科技新能源公司,2021年国际权威部门发布的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显示,中航锂电排名全球第七,国内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企业装机量同比增长超9倍。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锂电与武汉经开区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2个多月,充分体现了“车谷速度”。“经过30年的发展,武汉经开区积累了丰厚的造车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汽车研发和制造生态,正吸引越来越多行业头部企业集聚。”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负责人说,“便利的交通优势和人才优势也是吸引中航锂电落户的重要原因,双方合作意愿非常高,一拍即合。预计项目8月份正式动工兴建,16—18个月时间建成投产。”
据介绍,中航锂电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项
目落户之后,将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生产销售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产品主要配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等应用领域。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新能源车区别于传统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电系统”,武汉已经抢先布局。
在武汉经开区创业三路,一个占地133亩的东风公司新能源产业园拔地而起。在这里,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都可集约生产。投资近百亿元的东风新能源1号园区已建成投产,形成80万套电控系统、20万套电池系统的制造能力;2号园区正在建设,将与1号园区一起,形成200万套各类电驱动和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的制造能力。
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模块)直接控制全车交直流转换、高低压功率调控等核心指标,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制造工艺难度极高,被称为“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朗玛峰”。目前,国内仅有3家厂商具备汽车用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研发、制造能力,位于武汉的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即为其中之一。
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方面,武汉新晋“独角兽”湖北亿咖通已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产品的汽车芯片矩阵。其中,车载芯片E01SoC把汽车芯片与手机芯片的性能差距拉近至3年,搭载这一芯片的车联网主机已大规模在武汉实现量产,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汽车芯片E02SoC即将量产,它的计算处理能力比第一代提升4倍。此外,由亿咖通和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的芯擎科技,在武汉设立总部,将研发制造从传统汽车电子架构到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架构中的全部高端芯片。2022年将推出首款自动驾驶芯片。
“这些企业大多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随着行业头部企业加速涌入,将确保武汉下一代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