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创新引领武汉发展,科技工作者勇挑大梁,科协工作者乐搭桥梁。今年5月30日是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诠释广大科技工作者“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精神,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武汉市科协开展了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即日起,市科协联合武汉科技报推出系列报道,宣传一批由基层组织推荐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展示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事迹和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良好精神风貌。
樊希安:擅长给新材料做“加法”
1994年,19岁的樊希安就读于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27年后的今天,樊希安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热电芯片已成功进入市场。他坚持在一线进行冶金、材料行业的应用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的生产与研发工作,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专注温差发电
打造冶金领域余热回收首个成功案例
“如何把温差发电技术应用在冶金行业的余热回收上,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樊教授感叹,目前国内高能耗企业能量利用率只有33%,工业余热利用率低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他举例说,比如炼钢,成型的钢材要从1000多摄氏度自然降温,会产生大量余热,因为很难收集,这些能源就白白浪费了。
2019年3月,樊希安与甘肃一家大型企业签约,为其设计建造一套设备,用于收集炼铜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转化成电能发电,“这是国内低温余热收集温差发电第一例。”
攻关通讯行业光芯片恒温的“卡脖子”问题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续航时间短、经常充电成为其一大痛点。对此,“我们提出利用温差发电原理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永不充电(或延长续航时间)的体温发电微电源系统解决方案,也就是目前正在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用体温发电芯片。”樊教授感叹,此项技术的攻关难点主要在高强高热电优值Bi2Te3基热电材料的制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