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武汉成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并向海内外公开遴选武创院院长。
武创院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武创院将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桥梁。一方面,着力疏通堵点,聚焦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转化,畅通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关键环节,填平科技成果转化“断裂带”。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效能,加强政策、载体、金融等服务供给,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了最大限度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武创院实行“项目经理制”,探索与高校院所建立人员互通、业绩互认制度。实行“揭榜挂帅制”,推进跨领域、跨产业技术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实行市场化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给科研人员最大程度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不看背景、不论资历、不讲身份,按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决定收入分配,激励引导科技人员既关注研发、也关注成果转化。
成立大会上,武创院与资本、技术平台、人才三类项目共30家单位、技术团队签约。前5年,武创院将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基金,投资转化一批效率科技成果,孵化育成一批高科技上市企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催生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武创院面向海内外公开遴选院长1名、副院长3名。院长对理事会负责,理事会将在武创院运行、专业研究所设立、人才团队引进、项目投资等方面,赋予院长较大决策权。
院长人选从四个方面考量: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海内外合作资源、合作经验丰富,能够为武汉集聚优质创新要素;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熟悉新型研发机构运作模式,主持过大型科研项目或有大型科研机构建设经历、参与过国际研发合作管理,或担任知名企业高级管理职务多年;有过硬的专业背景,学术领导能力较强,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有良好的信誉口碑,能够正确处理当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业绩得到行业内公认,信誉度、知名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