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前沿

为了回国整整用了十一年

发布日期:2021/7/7 10:45:54      来源:武汉科技报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百岁两院院士陆元九: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

      他是中国著名的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他与新中国第一批科技工作者,共同开创了中国的自动化领域,为“两弹一星”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他为航天惯性导航技术在运载火箭、导弹武器、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还为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194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几经波折回到祖国。陆元九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
      作为资深航天专家,陆元九在工作上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他常说:“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我们的产品是要上天的,一定要保证质量。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
      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正是陆元九的夙愿。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陆元九坚持打网球,并坚持跑步到73岁。前几年,基层研究人员抱着材料敲开他家门,陆元九依然思维敏捷,帮忙解决技术难题,还到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同事们评价说:“陆院士注重人才培养,在航天专家里出了名。”1984年,陆元九担任了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常委的职务。在他推动下,航天系统自培高学历人才已成风尚,航天人才断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00年以后,耄耋之年的陆元九依旧活跃在航天一线。经过几年调研和思考,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系统工程的构想,在他脑中清晰起来。2005年,陆元九发表了文章《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受到航天科技集团领导高度关注,随即部署落实。一代又一代的航天青年才俊,在陆元九的指引下,成长为作风优良的航天工作者。


一双袜子穿了半个世纪
      陆元九的一生推动了我国惯性导航事业的跨域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此前在他九十大寿之际,他的学生们发来贺信写道:“尽管我们现在都已年过古稀,但我们多想再在教室里听您讲述各种‘原理’。”

      如今,已至期颐之年的陆元九仍在为国航天事业贡献余热。他说,作为党员,就是要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这么多年下来,陆元九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一生简朴,留学时期从国外带回的一双袜子一直穿了半个世纪。后来,他捐出自己的大笔积蓄资助科学研究,这些钱寄托着一位老院士对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