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出舱任务。这是自神舟七号任务翟志刚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之后,时隔13年中国人再次实施出舱活动,也是中国空间站时代的首次航天员出舱。
空间站时代的首次出舱
“哇,这外边太漂亮了!”这是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在4日当天出舱后的一句感叹,而这句带有东北话味道的“金句”随着央视直播画面在互联网上刷屏。
4日当天的这一时刻注定是要被写进中国载人航天史与中国空间站发展史。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8时11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之后又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
舱外航天服如何护佑航天员
据介绍,舱外航天服是一种微型载人航天器,既能满足航天员生命保障需求,又能实现舱外移动。此次用来执行出舱任务的舱外航天服高2米左右,科技含量比以前更高、关节更灵活、支持出舱时间也更久——从以前的4小时增加到8小时。航天服头盔上配有摄像机,可以全程记录航天员舱外操作过程。对比视频画面,可以发现与13年前出舱的神舟七号航天员有明显不同——此次出舱,航天员与舱体之间不再有电脐带连接。这是因为舱外航天服已实现供氧和温度、压力控制,减轻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的负担,使其活动范围更广、更灵活。
机械臂如何成为航天员“座驾”
据介绍,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是中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肩部设置了三个关节、肘部设置了一个关节、腕部设置了三个关节,一共七个关节,每个关节对应一个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能自由活动。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它能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