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大健康项目在汉落地生根
7月20日,在“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科院大健康专场”活动上,15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超过1.5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团队带来的“高抗性海水稻在慢病医疗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项目以1500万元达成签约。“双方将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抗性海水稻从田间地头走向病房,最终走向餐桌,变成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的‘医用米’。”作为成果承接方,光谷迈德(武汉)慢性病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院长陈凯介绍, 由高抗性海水稻产出的抗性淀粉米的GI值低于50,摄入抗性淀粉米,人体餐后血糖波动较小,血糖水平就会保持相对稳定。
据介绍,GI简称“升糖指数”。它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及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应答状况的指标。“普通大米的GI值在75至85之间,属于高GI食物。过去不升高血糖的大米往往不好吃,好吃的大米又升高血糖。”陈凯表示,抗性淀粉米兼顾了口感和血糖控制,“预计在今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推出由抗性淀粉米为主,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据悉,这是今年举办的首场中科院大型对接活动,自2019年武汉市科技局与中科院武汉分院签订《中科院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已联合举办了9场中科院大型专场签约活动和6场“走进中科院”精准对接活动,促成14个院士团队项目在内的145个中科院项目落地转化,为武汉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