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新闻

“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武汉、深圳协同发展专项首场活动举行

发布日期:2021/8/5 10:23:47      来源:武汉科技报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为了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7月29日下午,以“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为主题的2021武汉、深圳协作发展专项系列的第一场活动,在武汉和深圳同步举行,两地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为技术创新公司提供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金融技术综合系统;也通过武汉和深圳的协同发展,展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政府、高校、资本和企业如何有效地对接促进科研成果从产品化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发展落地,利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


      武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峰在为武汉会场活动致辞时表示,《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产业发展方面强调,中部地区要注重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联动和承接。


      目前,武汉正在全力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这“五个中心”。为深入贯彻实施“五个中心”的建设目标,武汉出台了《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等重磅文件,充分发挥武汉科教资源优势,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希望这种中、东部携手合作交流的活动能够经常性开展,让我们不断学习深圳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竞争力、经济外向度方面的经验,双向对接资本、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也鼓励优秀的湖北籍企业家回汉投资、创业、兴业,有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研结合和协同创新发展,为推动武汉市“五个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现场,武汉技术市场协会、深圳市湖北商会和深圳、武汉两地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仪式,建立“基于技术,金融赋能,两地协同”的创新创业服务发展新模式,力求各种创新因素在汉加速落地、深入吸收,催生科技创新与产业的聚变效应,聚集技术、人才、资本、产业,营造“热带雨林式”最优创新生态体系。


      活动中,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汪汝武从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大健康等五个领域共展示了12个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分散分布式低温余热温差发电技术”“CAR-T免疫细胞疗法技术”等均已以不同形式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两地会场还分别推介了涵盖光通信、生物医药、电子材料等领域的相关项目。深圳会场的深圳华创芯光有限公司路演讲解“可见光通信与数字新引擎项目”,该项目力在解决现有5G通信等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抗干扰性能差、延时性长、存在电磁危害能耗高且安全性低等问题,使用可见光作为数据传输的主要通道,可辅助6G通信实现10Gpbs的传输速率,且可以将通信延迟控制为0.1ms;未来,可以推广使用在智慧工厂、军工、水下作业、医院、智慧城市、隧道矿井、家庭、公共交通等多种场景中,同时可以通过车联网、AR、VR等形式进入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服务。


      武汉会场的佳维斯(武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则带来了“三维透明成像创新平台”,该项目围绕离体三维透明成像技术这一核心,通过点亮组织内部目标体实现组织透明化,再借助显微镜和图像数据分析处理来达到对整体肌肉组织的三维信息获取。该技术的优点是不破坏组织原始形态结构,就能获取组织完整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有助于对人体整体结构的内部(血管、神经、细胞、蛋白等)数量、长度、体积、直径等精准量化统计分析。

      据了解,武汉有丰富的高校及科创资源,通过借鉴深圳较成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与其先进企业相互交流、融合,将互助共赢、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后续,两地还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人工智能科技”等核心关键领域为主题,举办更多元、更创新、更具引领性的两地协同发展活动,继续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服务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并形成交流的长效机制,打造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示范样板。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