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每位居民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出具,武汉实验室核酸检验员纷纷变身“拼命三郎”,与时间赛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民核酸检测任务。
迪安诊断武汉公司“雷迪”实验室,工作人员正进行核酸检测
据了解,全市5家国家公共检测平台、11家城市检测基地、3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及39家医疗机构的PCR实验室,承担本次武汉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迪安诊断武汉公司“雷迪”实验室,工作人员正进行核酸检测
与病毒较量 24小时不停歇“捕捉”病毒
“原本做好通宵赶工的准备,没想到提前完成了任务!”7日凌晨1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分子诊断实验室成员邓巧玲如释负重地说。
8月4日,武汉启动全员全面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在各居民区采集到的核酸样本,陆续送往各实验室进行检测。为确保及时、准确地完成检测任务,邓巧玲所在的检验科临时组建了40多人的“突击队”,工作人员“三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歇。
“从4日下午起,送来的样本猛增,大家埋头苦干,只想早些完成检测。”邓巧玲回忆,从5日开始进入高峰时段,送来的样本堆积如山,轮班的工作人员顾不上休息,全力以赴做检测。6日,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可能要继续通宵完成样本检测任务,没想到在凌晨就提前完成了20万人次的核酸样本检测任务。
正是全体核酸检验员开足马力、日夜赶工,“白加黑”运转,才使得被送往实验室的核酸采集样本能尽快完成检测。
6日深夜11时10分,武汉市第一医院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传来最新任务进度报告,20万人次的核酸样本宣告检测完毕;7日凌晨2时,武汉市武昌医院完成近19万人次的检测任务。
“拼命三郎”5秒完成一次样本加样
拧开装有咽拭子样本的试管,用加样枪吸取标本后进行核酸提取,再用极小的枪头向每个提取好的核酸样本注入5ul(一滴水的十分之一)试剂体系进行扩增。全过程零污染,还需“快、稳、准”精确操作,且是全手工分装。
“尽管隔着手套,不少核酸检验员的手指都被磨破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检验科主任向长港说,为确保每位居民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出具,核酸检验员毫不在意这些,纷纷开启“拼命三郎”模式,与时间赛跑。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来自输血科和医学检验科的27名核酸检验员,在3间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里奋战。他们3个人一组,每6小时一班,24小时不停歇地检测,一天可以完成5万至6万人次的标本检测。
进行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是最高防护级别,核酸检验员必须严格按要求穿戴三级防护装备,三层乳胶手套、N95口罩、防护镜、面屏、一次性鞋套、连体防护服、隔离衣等,一个也不能少。防护服密不透气,加上多台机器同时运转,即便开着空调,半小时不到,核酸检验员防护服内的衣服都会湿透。
核酸提取和基因扩增两个环节的加样必须手动完成。每个样本每一次加样需要5—8秒,一个检验员在6小时内要完成至少500个样本的千余次加样,从实验室出来,所有人的手都累得抬不起来,就连拧瓶盖都很困难。说到这,该院负责核酸检测的输血科主任王顺既心疼又骄傲:正是这样不舍昼夜地争分夺秒工作,才确保了核酸样本的及时检测。
“火眼”实验室运转加速
“火眼”实验室,科技抗疫的“中国名片”。去年2月,全球首个“火眼”实验室——武汉华大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武汉诞生。近日,武汉全员核酸检测进入“决战”阶段。
在光谷生物城一栋楼的一层,一辆转运车缓缓停下,工作人员抱下几个白色泡沫箱,里面装着刚刚采集的样本。一位实验室人员登记样本数量、区域、接收时间等基本信息后,泡沫箱通过传递窗送进了分液转板室。
在这间23℃的实验室里,身着全套防护服,带着护目镜的检测人员对样本扫码进行信息录入。随后,样本被装上小推车送往核酸提取实验室。
“现在检测的安全性能更高了,这些装载过样本的泡沫箱理论上都没有生物危害。”实验室副主任吴昊介绍,新冠病毒带有活性,去年疫情刚暴发时,单个样本需要65℃以上高温1小时“灭活”,现在,采样管保存液含有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灭活”,只要操作规范,送来的样本不具病毒活性,极大降低了实验室人员的暴露风险。
从外观上看,这座闻名全球的实验室仍保持着初建时的质朴状态——板房材料构建。实际上,跟去年相比,实验室的“内核”已搭载了更多新动能,包括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高通量病毒核酸提取设备等,正在高速运转。以此次新配备的MGISP-NE384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为例,一台机器一天即可完成10000例核酸样本提取。
这些自动化设备,能够24小时运转工作,代替人工,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的效率。同时自动化设备内置负压过滤系统,进一步降低了感染风险,最大限度保障检测人员的安全。
“你看,我们再也不用手动拧盖子了!”吴昊介绍,相较于自动化,样本的分液转板如果由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也存在一定暴露风险。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更多过去需要大量人工完成的繁琐工作,目前依靠华大智造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即可完成。
在2020年疫情吃紧的阶段,“火眼”实验室在武汉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大基因希望,‘火眼’实验室可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成为抗疫前哨。”吴昊表示,目前,火眼实验室已从武汉走向全球,先后在阿联酋、文莱、塞尔维亚、沙特、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加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落地。在国内,“火眼”实验室也在多个主要城市落地,持续确保各地的抗击疫情的检测需求,包括支援北京、石家庄、广东、深圳、佛山等地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8月3日,武汉启动全员核酸,“火眼”实验室再次进入“战斗”状态,当天上午7时起,60多名检测人员一直全员在岗。吴昊说,因为要穿防护装备,为了提升检测效率,很多同事每次进入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虽然实验室内温度较低,但是大家出来时都是汗流浃背。
目前,武汉市采取“十人混检”方式,吴昊表示,“十人一组”是经过长期检测实践验证出的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案。
据了解,武汉“火眼”实验室的日检测通量已达到2万单管、20万人份。吴昊表示,只要武汉需要,“火眼”实验室可以进一步提升在武汉的核酸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