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见习记者 陶思睿 通讯员 余健)2021年10月20日上午,在黄陂区前川街德兴社区,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为汉阳区科普人员讲科普培训课。这堂主题为《泛在科普》的培训课,对今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有关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介绍了武汉市近年来的科普品牌特色工作,就今后的科普工作提出了很好地建议。
“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科协人,科普人来讲是非常提气的。”
2021年1月26日,中国科协对外发布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任务。
“人人都是科普之人,事事都是科普之事,时时都是科普之时,”郑华这样告诉科普人。
“武汉市是科教大市,也是一个人才大市。我们有很多的科普设施,也有很多的科技人才。那么把这些人才和设施,如果都能为科普所用的话,我觉得更满足我们现代科普的要求。”
郑华还跟大家分享了武汉市科协的科普工作。
“一是擦亮一个品牌,‘百万市民学科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武汉市科协提出来沿用至今的,我们在原有内容上进行了丰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二是带好两支队伍,一支是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另一支是科技志愿者。三是三个结合,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中国科协、省科协的要求相结合,与广大市民的需求相结合。四是打造四大体系,分别是科普示范体系、特色科普品牌体系、现代科普展教体系和科普理论研究体系。”
“去年以来,我们联合有关单位率先在全国培育打造了四个院士科普工作室,得到了中国科协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深受广大市民好评。”
郑华最后提到,有些地方科普出现了“双盲”现象。有些社区不知道找谁来做科普,院士和专家们不知道去哪里做科普。“在座的科普工作者不方便联系或沟通,市科协很愿意做桥梁纽带,积极为科普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