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事项目及进展情况公示(11月)
序号 |
项目名称 |
推进措施及工作目标 |
领办责任人 |
完成时限 |
项目进展 |
备注 |
1 |
建设院士领衔命名科普工作室 |
按照“科协引导、院士领衔、行业支持、团队协作”的原则,联合相关单位探索建立院士科普工作室4家,建立完善院士参与科普活动机制,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不少于40场次,惠及民众1000万人次以上。 |
陈光勇 |
2021年10月 |
1、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了全国首创的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刘经南院士信息通信科普工作室、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等4家院士科普工作室。 |
已完成 |
2 |
服务青少年科普教育 |
加强科普资源整合,菜单式列出科普服务内容清单,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全年活动不少于100场次。 |
郑华 |
2021年11月 |
1、根据《关于进一步实施武汉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共建机制的意见》,面向全市各区征集学校科普报告需求,拟定了工作计划安排。 |
已完成 |
3 |
进一步健全完善非预约观众服务工作机制 |
结合工作实际,完善服务非预约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残疾人观众等特殊困难人群的工作规范和处理流程。在领票处保留人工窗口,设置敬老服务岗。加大对武汉科技馆实行实名预约制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观众增强提前预约意识。 |
张若光 |
2021年10月 |
1、指导武汉科技馆制定并实施《武汉科技馆老年观众、残疾观众等接待规范及流程》,进一步规范非预约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残疾人观众等特殊困难人群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 |
已完成 |
4 |
支持科协组织开展产学融合活动 |
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计划项目,统筹年度产学融合重点活动,计划支持科协组织开展产学融合活动10场以上。 |
熊少明 |
2021年10月 |
1、在前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以指导实施创新驱动助力计划为牵引,推动企事业科协积极组织开展产学融合活动,加强企业与学术界的交流。召开推进会、座谈会,与企事业单位面对面交流座谈,听取企事业科协代表的意见与建议,为企事业科协代表答疑解惑并给予指导,鼓励调动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融合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
已完成 |
5 |
开展综治联系点服务 |
深入青山区钢花村街开展调研走访,全年不少于2次,了解掌握综治联系点平安建设的基本情况与实际需求;协助钢花村街南苑社区帮教示范点组织开展反邪教宣传,协调科普大篷车进社区不少于1次;结合老旧改造,推进南苑社区星级科普特色社区创建。 |
张玲 |
2021年10月 |
1、深入开展调研走访。赴青山区钢花村街开展调研走访3次,平均每季度实地走访1次,日常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接并了解掌握街道相关情况。 |
已完成 |
6 |
做好下沉服务社区工作 |
充分发挥科协在全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协助对口社区开展小区治理攻坚提升。积极开展疫情常态化防控、清洁家园活动,组织开展社区科普、科普图书赠送、科技科普讲座、“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等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观武汉科技馆。 |
马华 |
2021年11月 |
常态化抓好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针对下沉社区需求,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主动对接社区需要,积极参与社区联席会,联合举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抗疫、科普讲座、“清洁家园”、“圆梦微心愿”等活动,直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8月3日实施精准防控以来,市科协系统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支援核酸检测,认真做好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持、信息录入、扫码测温等工作,累计下沉250余人次,协助完成核酸采样近1.1万人次,抗疫工作获得江汉区委组织部通报表扬。 |
已完成 |
7 |
江城科普快车 |
在轻轨1号、地铁2号线运行“江城科普快车”,选取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科普宣传3期以上,开通科普知识有奖问答。 |
彭竹春 |
2021年10月 |
根据年度江城科普快车建设项目安排,围绕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喜迎建党百年 畅享博物未来”、“创新百年科技 点亮幸福生活”、“江城狙击德尔塔”等为主题,在轻轨1号、地铁2号线运行了3期江城科普快车“文博”专列、“中国科技科普成就”专列、“德尔塔毒株”防疫专列,开通了科普知识有奖问答,500万余人次感受体验江城科普快车。 |
已完成 |
8 |
服务企业建设高端创新工作平台 |
支持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专家及团队,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工作平台,择优认定20家专家科创工作站。 |
刘飞 |
2021年10月 |
1、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听取各区科协、科技型企业科协的意见与建议,详细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和发展诉求,起草了《武汉市专家科创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开展2021年“武汉市科创工作站”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及团队。 |
已完成 |
9 |
2021年武汉市全国科普日活动 |
围绕全国科普日主题,紧贴群众需求,组织全市各区开展100余场次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
吴宇明 |
2021年10月 |
1、学习其他活动组织形式,着手谋划科普日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 |
已完成 |
10 |
开展服务民生社区“共联共享共建共促”系列活动 |
结合民生社区需求,与民生社区联合开展至少1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1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1次“我为群众办实事”之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为民生社区党员讲授1次党课,捐赠1批党史及科普读物,邀请民生社区党员群众参观“庆祝建党100周年武汉科技成就科普展”,推动双方共联共享共建共促。 |
刘青 |
2021年10月 |
1、联合民生社区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活动,武汉科技馆参赛团队荣获一等奖;联合民生社区开展10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社区党员讲廉政党课《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组织党员前往民生社区开展“爱国卫生 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1次;组织向民生社区捐赠党史及科普读物42本/册;邀请民生社区党员群众参观“创新百年科技 点亮幸福生活——庆祝建党100周年武汉科技成就科普展”1次;在“七一”和中秋节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民生社区困难群众共2次;安排党员下沉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文明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累计达400余人次。 |
已完成 |
11 |
科普大篷车巡展进集聚区 |
按照集聚区党建需求,全年组织科普大篷车进集聚区进行科普巡展不少于10场,将科学知识送到集聚区的学校、社区、楼宇等场地,进一步提升集聚区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品味。 |
吴建国 |
2021年11月 |
1、组织科普大篷车进江汉创谷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集聚区、武昌滨江高端商务集聚区、江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江汉武汉金融街金融发展集聚区、江汉武商商圈时尚消费集聚区、武昌华中金融城服务业集聚区、武昌昙华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东西湖区物流服务业集聚区、环东湖绿道文旅休闲集聚区、江岸长江左岸创意设计集聚区、武汉创意天地集聚区等11个集聚区开展专项巡展活动共11场,巡展范围包括集聚区的楼宇、广场等场所,行程达237.2公里,累计惠及市民3421人次。 |
已完成 |
12 |
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 |
充分发挥武汉高校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计划招募和培训高校科普志愿者1200人次,为观众提供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9600小时,打造一支高效、专业、青春、活力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
严锦慧 |
2021年11月 |
1、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科普志愿服务工作,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合作,定期招募和培训科普志愿者,召开工作例会对科普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指导和工作安排,为观众提供科学普及、文明引导、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自项目实施以来,武汉科技馆累计招募和培训科普志愿者1286人次,为观众提供科普志愿服务10288小时。 |
已完成 |
13 |
举办科技企业政策宣讲会 |
开展政策宣讲会,组织服务的科技企业,开展一次政策宣讲会,就科技企业税收政策、技术合同登记政策、所得税减免政策等进行宣讲,使科技企业熟悉利用相关政策,获得税收优惠,同时提升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科技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
刘斌 |
2021年11月 |
1、调研企业情况。到长江勘测设计院、供电设计院等企业了解技术合同登记等科技政策推广情况。 |
已完成 |
14 |
开展校企合作 |
搭建校企桥梁,同湖北工业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相关需求企业开展志愿服务。开展一次高校调研活动,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
史萍 |
2021年11月 |
1、调研企业情况。走访了武汉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微实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针对企业科研情况,在企业中宣传TRIZ创新方法。 |
已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