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记者 陶思睿 肖凯 通讯员 胡子君 彭海静)11月26日,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广播电视台主办,武汉广电天汉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建党百年”武汉市科学普及大赛在武汉广播电视台香港路演播厅圆满落幕,来自各区的12支代表队共48位选手参赛。
(图片说明:12支代表队)
总决赛特邀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长张先锋,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二级巡视员吴永保,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潘春旭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徐世球教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雷皓,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俊暤,武钢第二职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纪光伟等七位担任评委。
本次大赛题库来源于《公民科学素质问答与测试》《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党史军史》等,知识点涵盖应急科普、垃圾分类、健康生活、生态环保、科技成果、智慧城市、社会学、人文社科、科学性知识、生物学各方面科普知识以及党史军史等。
总决赛设置了四轮比赛环节:“车轮作战——必答题”,“心跳时间——抢答题”,“智者冲锋——赋能题”,“巅峰对决——阐述题”。前三轮比赛结束后,6支队伍脱颖而出,角逐一、二、三等奖,他们分别来自江汉区、武昌区、硚口区、蔡甸区、新洲区和江夏区。
在第四轮“巅峰对决——阐述题”环节,6支代表队各自派出一名代表,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演说,时长3分钟。
第一位上场的是江汉区选手,也是演讲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来自汉口回民小学六年级孙同学,他谈到世界著名探险家哥伦布的一生,谈到善于发现,谈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首创精神。
(图片说明:江汉区代表队选手)
武昌区选手带来的演说为“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演说以陈景润的故事展开。她表示她的科学家偶像是屠呦呦,屠呦呦的获奖激励了更多女性在科学的道路上自信前行。
(图片说明:武昌区代表队选手)
来自硚口区的选手是一名语文老师,她的演说题目为“备战科普知识竞赛,开启全民科普之旅”,她分享了备战科普大赛的故事,以及在平日教学中的科学普及经验。
(图片说明:硚口区代表队选手)
蔡甸区选手讲述了他怎样在生活中将科普与工作相结合,他表示要坚持线上同步学习,在学习累时,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新洲区的选手演讲主题是“崇尚科学,助力未来”。江夏区选手是最后一位上场的,他讲述了弘扬科学家精神。
(图片说明:蔡甸区代表队选手)
(图片说明:新洲区代表队选手)
(图片说明:江夏区代表队选手)
经过评委和在场的大众评委打分,最终由蔡甸区团队获得一等奖,江汉区、武昌区获得二等奖,硚口区,江夏区以及新洲区获得三等奖。
(图片说明: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与一等奖获奖区蔡甸区科协负责人合影留念)
(图片说明:武汉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易银军与二等奖获奖区江汉区与武昌区科协负责人合影留念)

(图片说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长张先锋与三等奖获奖区硚口区,江夏区和新洲区科协负责人合影留念)
武汉科普团团长张先锋表示,很荣幸能担当评委,这是一场组织水平高,比赛规格高,演讲水平高,充满正能量的“三高”比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这需要大家大幅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作为科普团团长,他感到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科普工作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方式,并通过多渠道,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中。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此次科学普及大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不断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展示和宣传武汉市科普资源,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据悉,科普大赛于今年9月10日面向全市正式启动,以“科技自立自强,科普惠及民生”为主题,采用线上知识竞答和线下总决赛的形式,将科普知识与党史知识相结合,超5万人次市民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