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高克林研究团队成功研制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的钙离子光频标,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知名国际学术期刊。
记者4月16日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了解到,该院高克林研究团队系统解决了黑体辐射频移等影响钙离子光频标精度的关键物理问题与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了不确定度为3E-18的液氮低温钙离子光频标,精度相当于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据悉,这是国际上第五种达到这一精度的光频标。
光频标是一套高精度测量传感器。用于实现高精度的时间或频率测量,但光频标系统复杂,参考的原子/离子体系,其测量精度受各种电场、磁场和黑体辐射场、光频测量的激光等环境因素和条件的影响,限制钙离子光频标不确定度进入10-18的主要因素为黑体辐射频移(BBR shift),对温度非常敏感。为解决钙离子光频标的黑体辐射频移问题,团队提出并实现将离子阱置于液氮低温环境中极大降低黑体辐射频移及其不确定度。
高克林说,高精度光频标将提高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基本物理定律检验等的精度,从而推进基础物理研究,探索新物理。同时,它在时间基准、相对论大地测量、导航定位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