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
5月3日,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武汉共有3名个人获此殊荣,其中有两位是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王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水稻党支部书记周雷。
在建团百年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马瑜婷等49名同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等16个青年集体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确认冯韶伟等73名同志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八一所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等17个青年集体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据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本次获奖的大多是一线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其在科创发展发面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重点聚焦
王琳:用蚕丝造“神经导管”
十年来,王琳首次从蚕丝“废料”中提取丝胶蛋白,使其成为适用于人体组织修复的新型生物材料,该研究被誉为“近年来在蚕丝医学应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使我国在该领域迈入了国际前列,走出一条再生医学的“丝绸之路”。
在和学生们的讨论中,她敏锐地意识到,数千年来在蚕丝中被当做废料的丝胶,很可能是一种适用于组织修复的生物材料。当时国内外对丝胶的医学研究几乎是空白,80%的实验换来的都是各种挫折。丝胶提取实验中,不同的温度、试剂、蚕茧类型,其中一个条件变了,就要用上百次实验来验证结果。
如何既保持结构完整又保证生物活性?王琳开创性地采用溴化锂低温提取法,首次成功提取到纯丝胶,系统揭示了丝胶的生物学特性,率先报道其在创伤修复中的价值,将可用于受损神经、心肌、骨骼肌、皮肤等多种创伤的修复与治疗。该系列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面前,她满怀信心地表示,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沉下心来原始创新,做真正对人民生命健康有用的研究。
周雷:让湖北米成优质大米代名词
本次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周雷,从农村走出,学的是农,一路执着,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水稻育种科研团队带头人,曾获湖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杰出青年、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雷说:“水稻良种是水稻产业的‘芯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湖北米’成为优质米的代名词。”
连续五年高端销量领先的“国宝桥米”,是湖北省重要的大米品牌,正是周雷及其团队十数年来所育成16个水稻优质新品种之一。据统计,鄂中5号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年产值超过25亿元。“国宝桥米”已从地理标志成长为大米市场著名的高端品牌。
以科技增添“中国稻”的底气,周雷先后主持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一次次啃下水稻育种技术与方法等基础研究“硬骨头”,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