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武汉市科技局、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主办,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武汉市科创之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承办的“武汉企业赴厦门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启动,圣达数字技术、湖北邦企信息科技、武汉融智创研科技、武汉智慧邦信息技术等十余家武汉市高新技术型、成长型代表企业将走访厦门大学科技园、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考察厦门科研项目并对接交流。活动持续两天,将进一步推动武汉企业引入厦门高校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汉落地转化。武汉市各区科经局、东湖高新区科创局成果转化工作负责人、成果转化联络员等参与活动。
当日,考察团队一行首先前往位于厦门大学科技园翔安园区。该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厦门大学科技园成立于1999年,2005年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厦大科技园形成了包括思明园区、翔安园区、漳州园区、集美园区在内的“一园多区”的发展格局,翔安园区则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正门对面,建筑总面积19.22万平方米,在功能定位方面与厦门大学科技园保持一致,同样将逐步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
随后,考察团队来到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参观嘉庚创新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先进制造、新材料与大健康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项目。
嘉庚创新实验室(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于2019年9月设立,是近年来福建投入最多、体量最大、定位最高、体制最活的创新平台。实验室以总面积逾7万平能源材料大楼作为主要研发基地,以“国际领先、产业急需”为标准,建设有亚洲首座无噪音实验室,可提供当前全球极限精度的加工与表征条件。在研究领域上,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布局高效能源存储、未来显示技术、石墨烯等先进材料等研发方向,与近70家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广泛开展合作,自主创办了一批高技术企业,已形成锂电池铝塑膜、石墨烯导电油墨、原位电镜芯片、电子学智能测量系统、便携式新冠病毒快检试剂与仪器等20余类共60余款科技成果。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于2005年组建,长期从事疫苗、诊断、生物治疗、仪器研发及病毒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目前,拥有10000平方米的专用实验室,以及超过1亿元的专用仪器设备,已建立了成熟的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诊断技术、细胞模型、实验动物、蛋白质结构、结构生物学等关键技术平台。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HPV 16/18)就由该中心研制成功,让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实现宫颈癌疫苗自主供应的国家。
下午,考察团队前往厦门明翰电气。作为厦门智能制造行业的试点示范企业,明翰电气长期专注于智能配电领域的技术发展、生产制造,产品涵盖智能化配电系统、电子装置、智能元件、智能成套开关柜,提供智能化配电系统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在其生产车间,依靠智能化生产,仅用少量工作人员就能完成大规模的产品生产和组装。
考察过程中,武汉企业代表们十分热情和专注,对有兴趣的技术成果和项目详细询问了解,他们表示,虽然是第一天,但也感觉收获满满,不仅就武汉、厦门两地的科研模式进行了交流,也发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新项目、新成果,要再好好“消化”一番,考虑是否可以引入武汉进行落地转化。
活动承办方之一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参与企业感兴趣的技术或项目还将安排他们专项接触及洽谈,进一步明确双方需求和愿景,力促研发方与企业方的“牵手”。
5月28日,考察团队将继续前往厦门科学城“美峰创谷”“环东云谷”“银城智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