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小伙翟俊(化名)自营着一家小设计公司,为纾解压力,他时常相约友人聚餐解压,熬夜到转钟、酩酊大醉是常态。
5月上旬,翟俊特地网购了某爆款进口醒酒药,分别在饮酒前及饮酒过程中加量服用,仗着药物“护肝解酒”功效,他一连4日每晚豪饮半斤高度白酒混搭近300ml红酒。哪知竟数度恶心呕吐,出现四肢乏力、皮肤瘙痒,勉强工作数日,直到小便、肤色、眼部巩膜都变得暗黄,这才赶紧来到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消化内科看病。
经及时完善检查,翟俊被诊断为药物性、酒精性肝损害引发肝功能不全。
生活作息长期不规律、好饮酒的人群本身就会增加肝脏损伤的几率。谢伶俐表示,患者短时间内骤然超量服用成分不明的网红醒酒药及多种酒品,进一步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迁延不治下,使得病情加重,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小便暗黄等一系列急性肝损害症状。
很多解酒药,特别是所谓的网红产品号称能保肝、护肝,加速酒精代谢,实际上言过其实。谢伶俐解释,通过药物来醒酒,实际是在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等“解酒酶”的作用下,将乙醇转变为乙醛、乙酸,直至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目前的解酒产品还无法明确能够增加“解酒酶”的含量,服用后虽能缓解酒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适,但因酒精和药物均要靠肝脏来解毒,反而大大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所以,为了健康最好少饮或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