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自然科学

哺乳动物为啥“变”温血动物

发布日期:2022/7/26 15:14:05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一项研究指出,哺乳动物的温血性可能起源于约2.3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这项基于哺乳动物祖先内耳化石的研究结果增进了人们对哺乳动物演化史的理解。
      温血性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一个关键特征,能让它们保持几乎恒定的核心体温,从而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内温动物在行为上比冷血外温动物更活跃,能迁徙的距离更远,行动速度也更快;而冷血外温动物普遍速度更慢,较不活跃,有氧能力偏弱。不过,内温性在哺乳动物演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时间一直难以确定,因为大部分化石证据都不够完备。
      团队研究认为,哺乳动物祖先的内耳半规管结构,或有助于了解哺乳动物向内温性的过渡是何时开始的。这些内耳半规管含有名为内淋巴液的液体,而内淋巴液的黏度会随动物体温而变化。团队研究了作为哺乳动物祖先的56种已灭绝物种的半规管结构变化,进而发现了与内温性相关的改变,如半规管变窄。他们发现,在晚三叠世一段气候不稳定时期,半规管结构在哺乳动物祖先中突然发生了演化,说明内温性大致是在这段时期演化而来的。这些发现与体温上升5℃—9℃以及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的增强相关。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