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近日,有关“警惕报复性熬夜成为社会病”的调查引发网友热议,数据显示,受访青年中65%入睡时间在23时以后,72%熬夜时会刷短视频。晚睡成为城市群体的常见问题,“报复性熬夜”是显著特点之一,对此,记者采访了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专家。
“等我到家里基本上十点多了,我总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时间就只能占用睡眠时间了。”近日,来到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求助的小张告诉记者。“这种行为的心理学基础是因为人们白天过分忙碌,便向夜晚寻求时间支配感。”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严瑾医生表示,这种行为短时间确实可以带给人们可自由支配充裕的感受,但时间一长,生活状态又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善,焦虑会进一步加重,并更多熬夜来对抗焦虑,这样进行性的恶化,以至于熬夜成瘾,即使意识到熬夜对身体不好,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早睡,也睡不着了。严瑾提醒,长期报复性熬夜带来的伤害和普通熬夜一致:如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受损、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焦虑等。儿童及青少年的报复性熬夜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如何克服“报复性熬夜”呢?严瑾说,由于报复性熬夜本质上是一种补偿行为,想要改善报复性熬夜的情况,还是要从日间时间管理做起。她建议,患者可以制订长期和短期的工作生活计划、按时打卡、四象限任务管理、番茄钟等等,都是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对自身的认知、减少焦虑、放空大脑。对于长期报复性熬夜导致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和情绪问题、无法自我纠正的,可以寻求医学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