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为进一步推进武汉市院士科普工作室建设,更好发挥院士科普工作室独特作用,2月24日,武汉市科协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召开院士科普工作室工作推进会。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林处发,各院士科普工作室共建单位及承办单位代表及有关单位参加会议。推进会由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吴宇明主持。
随后,各院士科普工作室共建单位代表就院士科普工作室的建设管理、科普宣传、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发言。
郑华用“精准、丰富、高效”三个词总结武汉市院士科普工作室的成绩。她表示,院士科普工作室精准把脉相关领域科普工作的痛点、难点和重点,从筹备、成立到运行至今科普工作室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激发了科普志愿者投身科普活动的热情,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院士科普工作室不断拓展了科普的维度,积极开发多领域科普资源,加强能力建设,从专家队伍、团队的组建、经费投入、顶级科技科普专家的资源开发、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的科普内容提供、立足新媒体构建立体传播网络等方面,为实现相关领域科普的权威性、科学性、广泛性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院士科普工作室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效率宣传,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形成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推进会上,郑华分享了院士科普工作室的三点启示。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院士科普工作室的保证,确保工作的高度;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体现科普工作室的价值,确保工作的深度;三是坚持统筹协调是凝聚活力达到共赢的有效途径,确保工作的广度。
“科普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针对院士科普工作室的建设,郑华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久久为功,打造专业队伍。要用好用活院士专家资源,提升专家团队的责任感和科普热情。二是拓展维度,深化科普内涵。各个院士科普工作室要结合产业、行业的特点,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更多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活动,开发让老百姓可触、可感、可用、形式多样的科普产品。三是开放合作,集聚品牌效应。科普工作室要激活科技存量、放大千万市民参与科普的增量,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各个院士科普工作室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动员全社会各领域联动协同配合。四是加强策划,倍增活动影响。结合院士研究的亮点制造热点,打破各自宣传平台的局限性,在传播形式上力求创新;五是完善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健全运行团队,明确工作职责,形成科普资源的汇聚机制、科技人员的动员机制、社会力量协作机制、服务基层治理机制、媒体融合传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