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3月2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基础设施处处长王大鹏带队赴武汉市调研考察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湖北省科协普及部二级调研员陈革,二级调研员陈玉芬,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科普部副部长吴宇明等参与考察交流。
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湖北省电力博物馆、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武汉科技馆召开座谈会。
会上,东西湖区科协、江岸区科协主要负责人以及武汉科技馆、湖北省电力博物馆、长江科学院、武汉节水科技馆、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6家科普教育基地代表,分别围绕辖区科普基地基本运行情况、基地科普设施建设、特色创新科普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基地发展的建议等几方面进行汇报。大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言,先后围绕青少年科普研学、河湖生态修复、电力前沿科技、长江自然生态、科普惠农等特色工作展开交流,并希望中国科协在管理机制、运行经费、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武汉正在运行的科普教育基地有180余家,逐步形成项目培育阶梯发展、示范效应逐级带动的良好格局。”座谈会上,郑华围绕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发展情况向调研组一行作汇报。首先是建起来,郑华介绍,市科协于2021年重新制定了《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要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标杆,对照其标准,带动全市基地建设。其次是动起来,郑华说,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紧密联系,充分吸纳,已在科技场馆类、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三农”类、企业类、自然资源类以及其他类等六大类型上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基地体系完备,类型齐全,内容丰富,能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科普需求。最后是活起来,郑华介绍,武汉市注重发挥各级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将进一步完善“江城科普一张图”,让科普教育基地在线上活跃起来;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市民在各基地之间活动起来;鼓励引导基地发挥展教资源效能,倡导让科普展品在场馆间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