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一线传真

[东西湖区]锚定“双碳”目标拥抱美好未来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科学家进中学走进吴家山中学

发布日期:2023/3/16 10:36:39      来源:东西湖区科协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温室效应是什么原理?”“什么是1+n政策体系?”“什么是双轮驱动?”作为一个国际性问题,全球变暖一直是困扰着各国的严峻问题,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成为全球倡导的生活方式,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3月14日下午,“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科学家进中学”活动走进东西湖区吴家山中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世球应邀担任此次科普专家。

      此次活动由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牵头,东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东西湖区教育局、武汉市吴家山中学承办。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技项目部部长袁小梅,副部长龚妍,东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良俊,普教科副科长林嘉,东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黎兰献,科技馆馆长孟艳芳出席此次活动。


      讲座开始之前,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廖鑫对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播放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宣传片。


      在科普讲座上,徐世球以《碳为关止:碳达峰与碳中和》为此次讲座主题,从一“碳”究竟、双“碳”目标、三“碳”责任三个方面,充分利用各类数据与案例介绍了碳排放的产生及危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等内容,多维度分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他极具个人特色的讲座风格,诙谐幽默的报告语言,为吴家山中学全体高一学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饕餮盛宴。

一“碳”究竟:聚焦碳排放


      “在目前人类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二氧化碳约占76%;1994年至2017年间地球表面融化了创纪录的28万亿吨冰;40年来,北极夏季海冰范围每10年减少12.8%……”
      徐世球从探究成因切入主题,介绍了温室气体主要是“碳排放”。由此形成的温室效应维系着地球的生命繁衍,同时在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导致全球变暖,由此带来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双“碳”目标:聚焦碳达峰碳中和


      在各个不同的人类文明历程中,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成为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碳排放的影响,徐世球用不同颜色标注了人类文明历程及其对应的碳排放,如原始文明是灰色文明,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为实现绿色的生态文明,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他指出,中国的双碳目标,对于全球碳排放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并表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三“碳”责任:聚焦节能减排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97.8万公顷;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少吃1次快餐,减少0.48千克碳排放量;少搭乘1次电梯,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量……”
       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如何实现?徐世球从政府、行业、个人三个层面诠释了我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最后,徐世球呼吁节能减排要从我做起,善待地球,节能减排,才能共同开创美好灿烂的未来。
      “气象、气候和天气三者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红色高温预警?”“什么是双碳目标?”在互动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详实的答案展现了学生们扎实的学习基础。作为奖励,徐世球拿出了自己收藏的3.6亿年前的海洋腕足动物化石石燕。“这种化石可不是一般化石,这是一种名贵中药,具有清凉解毒、镇静安神功效,谁答得多答得对谁就能拥有!”在徐世球的激励之下,学生们更加踊跃地举手,现场掀起一片热潮。
      在科普讲座中,徐世球通过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把理论与实际贯通,深入浅出地帮助大家理解了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也让大家理解了节能减排的紧迫性。讲座的最后,徐世球告诉学生们,学习知识永远在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低碳生活,绿色消费,主动了解国家双碳目标及其相关政策。
现场花絮

对话专家 洞察未来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科学家进中学’活动的开展,通过一种直观且形象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大学的专业分布、学科优势、科研成就、科技发展前沿及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为他们未来高校、专业乃至就业的都提供了选择依据,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都有重要的意义。”谈到“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科学家进中学”的意义,徐世球告诉记者。
      他指出,“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科学家进中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重要的了解其他领域学科知识的机会,聆听专家学者的科普讲座,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在了解科技前沿知识的同时,学生们能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与满足,最终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未来发展。

顺应趋势争当科技人才


      高一八班学生 刘郝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一八班学生刘郝好告诉记者,徐世球教授的讲座让他了解到了关于碳排放的相关知识,通过教授的科普讲座让他对国家和社会都有了更多认识。他表示,未来在大学选择专业时,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国家重要科技前沿和发展战略。作为高中生,也要为节能减排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当下最重要的是要学好知识,未来应用所学知识改进生态环境。


      高一八班学生 席思彦:“徐教授的讲座以更宏观的角度让我了解了环境保护问题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国家战略。未来,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我们也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可以考虑选择环境保护如碳排放研究相关的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争做科技人才。”听完讲座之后,高一八班学生席思彦对未来专业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高一八班学生 王何琳:“作为高中生,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大学的教授、专家,今天的科普讲座主题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讲座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对我们的重要意义。作为高中生,节能减排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我们上学放学的出行方式,通过搭乘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的方式代替私家车出行,班级组织捡垃圾卖钱作为班费的活动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低碳生活方式。”高一八班学生王何琳告诉记者,对于低碳生活,她也有了更多心得与体会。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