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广州大学周福霖院士与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成为“一带一路”项目的亮点工程;2021年武汉科技大学环资学院、香涛学者王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奥克化学有限公司产学融合成为为数不多的市级“专家科创工作站”。2022年《打造企业科协联合会 点亮老工业基地创新路》案例成功入选入中科协“科协系统十年优秀工作案例”名录。同年9月,由张寿荣院士题写的“院士之家”在青山数谷的红领驿站落户......
周福霖院士在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做技术指导
刘以训院士参加“青山院士之家”
在3月17日科创中国时空信息卫星导航产学融合会上,刘经南院士为科创青山·信息通信创新联合体授牌,致力于打造北斗通信领域的高端智库和协同创新共同体。
刘经南院士作“推动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北斗应用”主题报告
由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升级。近年来,青山区以“科创青山”为龙头品牌,以钢铁石化为基本盘,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方向,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市前茅,跨入全市科创水平的“第一方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引才是“科创青山”的尚方宝剑
在中冶武勘从事科技创新研发、引领市场开发等工作的张尤慧,2018年当选湖北省人大代表,今年光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冶武勘市场部副部长张尤慧提出多项建言,坚持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践行者。
莘莘学子看青山
区委区政府围绕人才强区促发展的目标,截止目前,25人申报武汉英才、30人获评青山英才、7人入选市突市贴,打造“莘莘学子看青山”“直播带岗促就业”“创意党日我来开”“青山人才信息化”四个创新点,做精“高薪优岗尽筹集”“校园招聘上档次”“档案托管解民忧”“职称评审育人才”“人才服务全覆盖”五项业务活。作为重工业城区的青山,拥有武汉科技大学、中钢集体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武钢研究院、全市唯一的化工区,如此优势的学科和人才队伍,为“科创青山”提供了强大支撑。
惜才、用才是“科创青山”的法宝
为人才提供科创平台,青山区“金字塔”式人才引育机制初步形成。作为市科协的“党建带科建”课题项目,2021年乐创互联(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承担这一项目,坚持边试边总结,次年项目结题时完成了《“科创青山”引育人才行动计划》人才白皮书,为企业招揽人才出谋划策,畅通人才渠道。近年来,青山区加大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支持力度,不断增强青山对新人才新人口的吸引力。积极举荐青山英才,持续开展“朝阳计划”,资助青年教师出国学术交流。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召开政企对接会,开展“企业问计”活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引进体制机制,取得好的效果。
青山区政企共建人才特色项目现场推进会
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用起来。青山依武钢而建,驻区大企业多,工业体系健全,存量人才较丰富。区委人才办与武钢有限等大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才尽其用”。青山区科协组织“科创青山”专家行活动,精准用才,切实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聚焦青山区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冶金、石化等重点产业发展,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连续两年举办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山先行区背景下炼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高端论坛、近终行制造技术高端国际论坛等活动,已有刘经南、毛新平、丁烈云、王焰新院士等高端人才来我区参加和举办活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刚刚刚召开的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记殷殷嘱托,勇担使命责任,利用好、发挥好科教大省优势,努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目前,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青山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山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段建设,在打造“长江森林和青山湿地”区域布局上,科创+人才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日渐凸显。与此同时,以青山近千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新业态企业方兴未艾遍布全区大地。展望未来,“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氢能产业园、武钢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工程、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建设等为“科创青山”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已成为青山区(化工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科创青山”正在为“青山绿水红钢城”的崛起再增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