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前沿

中国科学家实现非接触心电图实时监测

发布日期:2022/12/28 16:46:49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曼青院士团队陈彦教授、孙启彬研究员等在无线人体感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非接触人体心电图实时监测,突破了百余年来心电图仅能通过接触式传感器获取的局限。
      心电图监测一直被视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之一,在疾病早期诊断发现以及后续治疗过程中均有极高的临床价值。然而,心电图监测一直需要将电极连接到人的皮肤上,来捕捉反映心脏状态的电活动变化,导致不适的用户体验。
      “新方法中,被测者不需要佩戴电极,也不需要去除衣物,以无感的方式完成心电图监测。”陈彦介绍。陈彦等人利用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活动是心脏活动同源不同表征的特性,使用毫米波雷达以非接触形式测量体表的心脏机械活动,提取四维心脏机械活动信号。随后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建模心脏机械活动与电活动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求解该域转换问题,并最终还原出心电波形。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在0.5米非接触感知距离、不同生理状态和人体相对静止躺姿约束的实验设计下,对35个实验对象实现了非接触心电图监测。非接触式心电图实现了时间中位数精度小于14毫秒、形态中位数精度大于90%的监测性能。此外,该方法的监测结果支持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关键指标——心跳间期的稳定监测,其误差在9毫秒以内。
      “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医院进行合作,一旦获得临床认可,本技术将对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日常监测与诊断提供重要的帮助。”陈彦表示。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