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相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开启了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
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其目前最大构型,即三舱三船组合体,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总质量近百吨。7时33分,期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亲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张开双臂说:“‘太空家园’的‘家门’已经为你们打开了!”
随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飞”到节点舱,与陈冬相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和张陆在陈冬的迎接下,陆续进入空间站。
至此,两个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新乘组先上去,老乘组再下来——这种模式能够保证空间站始终处于有人值守的状态,对于空间站的延续性运行和开展长期科学实验都有重要意义。”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说,经过此次在轨飞行验证,后续这种轮换模式将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常态化模式。
两个乘组6人同时在轨,工作生活如何调配?
据介绍,两乘组共同驻留组合体约5天,乘组轮换期间,原则上两个乘组按照各自任务和计划开展在轨工作,神舟十四号乘组重点开展返回前准备工作,神舟十五号乘组重点进行状态设置和在轨环境适应,在轮换期结束前完成工作交接。
生活方面,在轨配置的两套厨房设备可同时进行用餐准备,两个乘组可一起进餐和分享食品,两个舱段配置的两个卫生区和6个睡眠区均可独立使用。
专家表示,航天员们有规范准时的作息时间表,有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工作结束可以跑步锻炼,还可跟家人通话聊天。
“神舟十五号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期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指令长费俊龙说,乘组在地面进行了大量针对性训练,以完成好这承前启后的半年飞行任务。
按计划,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主要任务包括: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安装与调试,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空间站日常维护维修;验证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常态化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