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前沿

中国科学家在大脑中找到“生物钟”位置

发布日期:2023/5/24 18:19:17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近日,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合作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相当于发现了人们常说的“生物钟”在大脑中的位置。
      昼夜节律俗称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生命活动规律,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精密调控着机体重要生理功能。
      李慧艳研究员介绍,大脑视交叉神经上核区域是昼夜节律的指挥中枢,又称“中枢时钟”,其神经元的初级纤毛,在每个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只有一根,犹如“天线”结构。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天线”结构每24小时伸缩一次,如同生物钟的指针,通过它可实现对机体节律的调整和时差的调节。
      生物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与健康息息相关,节律如果发生失常,可引起睡眠障碍、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肿瘤、糖尿病、精神异常等重大疾病的发生。
      此次“有形”生物钟的发现,对节律本质的认识和节律紊乱所致疾病的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项研究中,通过对脑切片纤毛结构的连续观察,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纤毛节律性变化的特殊现象,并历经数年探索揭示了纤毛具有调节节律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找到了精准调控节律的开关。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