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江汉区经济开发区江旺路8号的变迁,“腾笼换鸟”最为贴切。
曾经,这里是国家级创业中心——汉口创业中心;如今,这里又转型成为数智创新沃土——国泰汉口科创中心,21家高成长性数智科创企业已落户,改造后重新开园不到一年即将满租。
近日,来到国泰汉口科创中心,看企业创新,探访园区蝶变背后的故事。
园区与企业“同频共振”
“喜报——69万元订单成功签下!”7月6日上午,国泰汉口科创中心4楼,武汉远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舢智能”),项目管理负责人刘小凤的手机上弹出一条喜报。
远舢智能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智能装备、智能应用的科技型企业。而设立在武汉的华中总部,承担着公司的智能装备研究、应用场景拓展等核心任务。
在远舢智能产品测试间看到,一名工程人员正在测试研发中的重载自动驾驶无人智能物流车底盘。
“无人智能物流车能实现原料、辅材自动转运,可为客户节省80%以上的相关成本。”刘小凤介绍,远舢智能是国泰汉口科创中心首批入驻企业之一,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已在湖北拿下多家大型企业、园区的智能化改造项目。
入驻企业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作为“房东”,国泰汉口科创中心也与企业保持着“同频共振”。
“我们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等前沿数字产业方向,积极招引高成长性数智科创企业。”国泰汉口科创中心负责人田果介绍,截至今年6月,园区已累计新注册企业21家,来自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医疗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一批“潜力股”企业正在国泰汉口科创中心加速聚集。
“企业入驻只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才是考验园区运营‘功力’的关键。”田果自认为是一名“科技服务工作者”。
帮企业对接资本与市场、引荐高校专家、推荐紧缺人才……在国泰汉口科创中心,企业从签约完成开始,便能享受“保姆式”服务。
刘小凤对此深有感触:“去年落户后不久,园区得知我们急需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就利用秋招机会联系了武汉的多家高校,帮我们拓宽了招聘渠道。”目前,远舢智能的自动驾驶团队中,超过九成的员工来自于武汉的高校。
田果表示,园区配套的基金团队、政策服务团队也即将到位,“预计今年三季度园区将达到满园”。
田果的信心,不仅源于园区自身的运营实力、服务能力,还与江汉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决心和魄力息息相关。
“政府改造+企业运营”模式
时钟拨回到2001年,彼时的江旺路8号迎来汉口创业中心启用,这是当年汉口地区投资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高科技项目孵化器。2003年,汉口创业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创业中心。近20年过去,汉口创业中心房屋设施逐渐老化,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转型迫在眉睫。
2019年,江汉区将汉口创业中心列入改造计划,这不仅是对建筑结构和空间的重新规划,更是一次产业的“换血”。
“为加强科技企业集聚效应,加速‘江汉创谷’转型升级,我们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与创投集团合作运营。”江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科创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晖介绍,2020年11月,江汉区政府携手北京国泰创投集团,采取“政府投资改造、企业招商运营”的方式,开启了江旺路8号的“蝶变之路”。
园区改造期间,江汉区根据运营方的需求和建议,对建筑整体进行了全面焕新——大楼主体从原先单一的圆柱体结构变为多面体,设计充满科技感;紧密排列的灰白色砖石取代了正面的水泥墙,另三面则为大片的黑色玻璃幕墙,开阔敞亮;六道以蓝色调为主体的创业标语立柱,昭示着科技创新的活力……
“得益于江汉区优质的营商环境,项目交付时,公共区域全部是精装修,我们直接‘拎包入住’,立马能投入招商运营工作。”田果说,16人的团队刚刚落地就大展拳脚,负责市场和项目对接的员工手中电话不停,脚步穿梭于各个商业论坛,在江汉区的支持下,先后接洽省内外140余家数智科创企业。
2022年9月28日,国泰汉口科创中心正式开园,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约1.6万平方米。中国电信湖北全渠道运营中心等数智领军企业总部落户于此;北京远舢智能华中区域总部、北京爱宾果华中区域总部等5家数智企业区域总部在此布局。科技创新氛围在园区涌动不息。
田果透露,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园区的磁吸力不断增强,当前园区正在与2家科创领域行业龙头企业洽谈,有望为园区整体产业发展进一步提供强劲动力。
江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国泰汉口科创中心是江汉经济开发区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全力建设数字产业智慧生态的试点样板,未来将加速数智企业在园区的集聚化发展,打造数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