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活动动态

长江小卫士 守护家乡水域——仁义社区“科普一夏”暑假科普活动

发布日期:2023/7/31 18:49:53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居住在长江边的我们一直都知道,长江这条母亲河滋养着两江三镇的子民,曾几何时在这滔滔江水哺育着424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听爷爷奶奶说起过他们当年,江中随处可以看到江豚,它们“衣食无忧”,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猪一样,对长江流域居住的居民们来说,这个场景司空见惯,而江豚那时也只是普通物种,和珍稀保护物种挨不上边。但在2018年长江淡水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中的哺乳动物江豚种群数量为1012头(2006年调查数据为1800头)。

      为什么会这样?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现而今,永清街道仁义社区发动辖区内的“长江小卫士”们一起,了解长江生态环境,知晓长江水文地理,形成保护长江的意识,从青少年做起,建立起保护长江、守卫母亲河的决心。

      活动开始,由仁义社区的科普员向大家讲解长江水文生态环境情况,并播放与之相关的纪录片和科普动画片。在学习了之后,我们的科普员随之进行了提问,就观看的纪录片里的科普知识加深前来参加活动的“小卫士”们的印象。


      “小卫士们,‘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大家知道‘武昌鱼’是什么鱼呀?”“暑假到了,大家出去游泳,谁能告诉我如何防范溺水?”……

      在一个个趣味问答中,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形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大家还根据自己对于保护长江的理解与认识,相互发起邀约,准备太阳下山后一起到江滩上捡垃圾,用实际行动来守护我们的母亲河。于是,在此基础上仁义社区的科普工作人员为大家带了来本次活动的课后作业,希望我们的“守护长江的小卫士”们在课余闲暇能够自作一张宣传海报,可以是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可以是体现垃圾分类的方法,也可以是介绍保护河水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江水生物,保护长江水生物。


      在眼见过长江水文生态环境之后,永清街道仁义社区科普站的科普员拿出了今天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具——一只鲜活的河蚌。这只河蚌有成人手掌大小,蚌壳黢黑,其貌不扬的,还带着一股从河水中捞起来的腥气。来参加活动的小卫士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眼睛里闪着探索的光,都想伸手摸一摸。科普员给每一位小卫士们都发了一只河蚌,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这只没见过、不起眼的水生物究竟是怎么个模样。

      科普员协助大家利用工具打开河蚌,和大家一起讲解分析河蚌的生长、生存环境,告诉大家这只育有珍珠的河蚌在经历过怎样的过程后才能养出一颗颗珍珠的。在经过介绍之后,大家开始动手,小心翼翼地剥离出一颗颗形态各异的珍珠,天然形成的珍珠并不是颗颗圆润饱满,却每一颗都经历了时间的磨砺。这么一颗珍珠凝结着河蚌的心血,不也告诉着我们这些学龄少年们,要经历时间的沉淀,不断拼搏,面对磨难,就能长成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嘛。


      本次科普活动,我们的科普员既带领着“小卫士”们了解了长江水生的生长环境,观赏了水文地理的不胜美景,鼓励更多的“小卫士”加入到守护母亲河的队伍中,做好“长江十年禁渔”的宣传,还让“小卫士”们亲身感受了没见过的物种多样性,激发了大家坚定做好环保的决心,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为长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贡献一份力量。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