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活动动态

2023年湖北省科普亮宝会活动隆重启动科普场馆大PK 吸睛“亮宝”齐相聚

发布日期:2023/9/16 19:03:49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最快只需要80分钟就可以顶升一层楼,最快4天就能盖一层楼,让摩天大楼快速进入“长高模式”。蜘蛛侠一样的酷炫机器人在斜拉索上快速爬行,仅仅30分钟,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上最长的一根300米长斜拉索就能检测完毕……9月16日上午,以心中最靓的宝 为主题的2023年湖北省科普亮宝会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举行,十大科普场馆携手登台,30余件馆藏宝贝惊艳亮相,彰显荆楚科普力量。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关武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志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党委委员刘宏涛,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等领导出席活动。


      现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秘书长韩丽与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宣读倡议书。倡议全省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共建共享科普资源,丰富科普产品与形式,提升科普服务品质,充分履行社会科普职责,助力湖北省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朱志斌、刘宏涛、郑华为荣获2023年湖北省科普短视频大赛一、二、三等奖作品的代表颁奖。周德文、关武祥为2023年度湖北省十佳科普达人颁奖。


      与会领导上台,宣布心中最靓的宝2023年湖北省科普亮宝会活动启动。





      活动现场还有来自社区科普大学、科研人员代表等带来的文艺表演,武大教授带来《话说昙花》演讲,湖北省科技馆和武汉科技馆进行科学实验秀,科普亮宝、科普大篷车、礼赞科普达人,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上万市民前来感受科技力量。






      该活动为期两天,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湖北省科技馆联盟和湖北省科普融媒体联盟承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科技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中国建筑科技馆、桥梁博物馆、武汉科技馆、湖北地质博物馆、湖北省气象学会、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和武汉文旅集团武汉科技报协办。通过在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深挖特色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馆藏宝贝,邀请宝贝花式出圈,通过实体展示、图文展板、科普视频展播等形式,让公众一站式“走遍”多个科普场馆,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普展品,在观赏展览、互动体验中感受蓬勃的科技力量,领略科学世界的无穷乐趣。
现场直击

朱志斌:把我省科普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展示


      “湖北省首次举办科普亮宝会,是想把湖北省的教育基地原来藏在馆里的宝贝放到室外,在大自然集中展示,这样大家不用跑很多的馆,一次性就能看个够。同时参与评选‘我心中最靓的宝’活动,把我省400多个全国和省级科普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展示。”朱志斌接受采访时介绍。
      朱志斌表示,这是第一次尝试,想要通过宝贝的展示让孩子们去琢磨。让他们喜欢上这个宝贝,让他们意识到宝贝背后蕴含的知识,去探究寻求答案,促进孩子成为自己动手做宝贝的人,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此外,举办亮宝会是想把科普和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向公众做展示,例如此次活动上的讲座,把植物学与文学结合起来,引人入胜。还有一些文艺形式,让大家能够边看宝贝边欣赏文艺节目,收获一种全新的体验。
他还说,后续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还将推出系列活动,比如科普嘉年华活动,让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聚在一起,通过讲座、科普剧、科普秀等方式和观众一起互动,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徐珍:呼吁大众保护“寂寞的巨人”—植物


      “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它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制作,获得2023年科普短视频大赛社会组一等奖的《2.5亿年前的植物大灭绝》作品代表徐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科普视频以距今25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为突破点,向大家介绍为什么植物很重要,科普古植物等相关知识,通过了解地球过去的历史探寻人类自己未来的去向。
      她介绍,250个百万年前,也是我们称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时候,发生了自生命出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事件,海洋的生物灭绝了90%以上,陆地动物灭绝了70%以上。陆地上的植物,既作为我们生活中使用煤炭的主要来源,又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的风化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他们又将面临什么境地呢?视频对250百万年前大灭绝前后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大灭绝其间陆地的植物也发生了显著的灭绝事件,例如我们的华南地区从热带雨林变成了荒漠,这一剧烈变化导致火山喷发的温室气体没办法被消耗掉,地球被困在超级温室气候中近5个百万年,正是大灭绝后这样特殊的环境,促进我们现代生态系统的出现。
      “这次大灭绝事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失去了陆地植物,超过阈值,地球的自我调节系统失效,环境极难恢复至宜居。”徐珍说,“此次合作制作视频是为了告诉大家,通过对古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是维持地球宜居环境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大赛等活动让自己研究的内容为更多人知晓,从而将这些知识进行传播,起到呼吁大众对“寂寞的巨人”—植物,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是我最大的收获。”

刘芳:做更多思维推广去帮助孩子


      “特别感谢省市各级科普单位给我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能跟孩子们去交流。作为科普达人,我觉得自己更有责任,更有义务去做更多的思维推广,帮助更多的孩子。”2023年湖北省十佳科普达人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刘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国家希望建成创新驱动的国家,强调科技要自立自强,自己能做些什么?作为学习人文学科学的自己能否做一些软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
      从2005年,刘芳开始关注思维的教育培养,再加上湖北省科协邀请刘芳对小朋友做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她觉得更加有意义。
      “小孩子虽然小,但有好奇心、思维开放性、想象力,他们可能缺少的就是求真性、系统性、分析性。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阐释、说明、分析、评价、自我校准等可能比较弱。”刘芳认为,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小时候要学会怎么提问,敏于观察,勤于观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据悉,刘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听众采取不同的内容进行科普,比如小学生要以图文视频为主,初中生以案例为主,大学以上以系统、模型等,而针对更小的孩子,她还将设计互动性更强的科普形式,比如实验等进行活动。目前针对小学生,刘芳的讲座题目是《思考?从提问开始!》,引领他们去思考,增强提问的意识和动机。
      她表示,思维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老师的事情,家长的事情,孩子自身的事情,社区的事情,科普组织的事情。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们从小开始探究,慢慢养成习惯。

武汉科技小记者探秘亮宝会 沉浸于科学魅力中


      活动现场,来自武汉科技小记者联盟的小记者们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观赏展览,互动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其中,湖北省科技馆带来的冻冰冰科普实验小剧场,展现了液氮速冻食物的过程和超导磁悬浮列车,深受小记者们的喜爱。武汉科技馆带来的科普小剧场,通过三根火柴挂住三瓶矿泉水、吸管结构支撑起八块砖等实验,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物理魔术”,小记者们惊叹:“实在是太神奇了!”
      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展区,有小记者询问科普讲解员:“恐龙是吃什么的?”“他们是怎么进化的?”讲解员都一一耐心地解答。随后,小记者们参观了空中造楼机、珍稀保护动物、探索者检索机器人展区。而整个展区中最吸引小记者的则是武汉科技馆展区带来的“宝贝”——妙趣机器人。小记者们和机器人互动下棋,玩得不亦乐乎。最后科普老师还给小记者们留了作业,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宝贝”,并说明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宝贝。
      不知不觉活动已接近尾声,小记者们仍沉浸在科学的魅力之中,意犹未尽。家长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平时不知道的科普知识,比如:如何分辨玉石的真伪、珍稀保护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等。
记者:任文
见习记者:代钰
摄影:刘炼
通讯员:韩丽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