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出席党的十七大的湖北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开放日”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路透社、日本朝日电视台、富士电视台、东京广播公司、香港文汇报、台湾中天电视台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的记者旁听了代表讨论报告。
俞正声代表主持会议,刘友凡、李培根、徐平、苗圩、蔡其华、孙开林6位代表结合实际,先后畅谈了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报告的体会,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讨论结束后,参加“开放日”活动的记者对代表进行了集体采访。
在回答香港明报记者关于湖北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提问时,俞正声代表说,湖北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农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非常快,今年上半年,县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县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入不敷出的状况根本改观。总的来说,这几年变化大,发展好。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湖北怎样解决民生问题时,罗清泉代表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抓下岗职工再就业,抓新增劳动力就业,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就业,成效显著,每年平均新增就业50万至60万人,今年预计要超过70万人。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湖北采取系列措施,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都有长足的发展。义务教育基本解决了“上学难”问题,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学;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今年秋季中职招生每生可以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高等教育有四个层次的奖学、助学机制,23%的大学生可以享受奖学金、助学金。今年,湖北在全省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制度,全省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0%,明年将达100%,在3个城市开展了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工作,有效化解了群众“看病难”。另外,省委、省政府每年为群众办8至10件实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回答香港记者提出的武汉城市圈如何发挥作用、为中部崛起作贡献问题时,苗圩代表说,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既可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又可以呼应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开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五个一体化来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在城市圈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下一步,武汉城市圈建设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武汉城市圈的活力,包括产业布局、物流发展等等;二是建设一小时快捷交通圈,十一五前期,我们将完成武汉到周围8个城市的出口路建设,总投资达到100亿元;三是建成环境友好城市圈,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整治的市场机制,实现城市圈的和谐发展;四是建设和谐发展城市圈,我们要创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努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间的差距。
在回答香港商报记者关于湖北文化建设和“八艺节”筹备工作的提问时,张昌尔代表说,湖北文化底蕴厚重,是三国文化之乡、楚文化之乡,是华夏文明和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科教大省、报刊大省、文学大省、戏剧乃至舞台艺术大省。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中专门制定了文化强省的目标,编制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全国评选的53个道德模范中,湖北有3位。“八艺节”54台参赛剧目中,湖北8台剧目入围,创造了历届艺术节参赛剧目最多纪录。这两年,我们以筹办“八艺节”为契机,新建和改扩建场馆35个,文化设施上了一个大台阶。“八艺节”筹备进展顺利,将于下月举行,欢迎朋友们到湖北做客,品楚风,看大戏。
邓崎琳代表回答了路透社和香港文汇报记者关心的武钢发展战略问题。
来源:火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