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活动动态

江岸科普智慧行科研院所亲子专场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2023/11/25 11:29:21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孩子们对形状各异的鲁班锁产生好奇,通过摸索拆开后,却难以复原,如何拼成原本有点松动却极其稳固的造型,激发了孩子和家长探究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奥秘的兴趣。11月25日,由江岸区科协主办,武汉科技报承办的科普智慧行顺利开展,来自中南市政、中信建筑、武汉综交院、航天南湖的50组家庭走进中国建筑科技馆、湖北省科技馆,领略科学魅力。



      在以“源于自然 土木华章”的中国建筑科技馆古代建筑展厅,讲解员徐登正在介绍河姆渡遗址。除了大量工具出土外,遗址还存在着许多木构建筑遗迹,其上发现了大量榫卯痕迹与干栏式建筑桩木。这些桩木通过榫卯,架设大小梁,形成龙骨,进而承托地板,再以人捆扎梁柱支撑空间,并以茅草做围护,形成最早的“巢”。


      木构造建筑离不开各种刨木工具,展厅里整面木作工具墙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石器时代出土的刀、斧、石锯等,均可以用来加工木材,进入金属器大量使用的时代后,随着技术进步以及木材加工需求的复杂化,木作工具也不断发展细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我在科学课用过这个工具,比它小很多,是锯木头的”,孩子指着墙上的解木工具代表框锯兴奋不已。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平木的各种槽铇、用于穿剔的凿和用于测量与定向的工具。经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科普,孩子们明白了榫卯的制作方式。


      古建筑的科学体现在各个方面。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太和殿…这些屹立不倒的中国建筑瑰宝,从屋顶类型、斗拱大小、梁柱设计,甚至屋檐的走兽都有其寓意和数理逻辑。源远流长的中国建筑历史、古代工匠的智慧让大家收获颇丰。


      走进湖北省科技馆,亲子科普团依次参观了科学风暴,科技瑰宝、数理世界展厅。丰富的科普展品、有趣的互动设置让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从科学的起源和创新中了解科学技术是怎样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从电磁、声光、力学等科普讲解中,体会和理解各种神奇的现象、变化。


      姜妙言小朋友开心地和大家分享起来:“古建筑实在太精美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故宫太和殿,我和爸爸还讨论了屋脊上的骑兽仙人,太和殿的屋顶也很宏伟”。“我喜欢省科技馆,里面互动的项目很多,滑滑梯、开赛车、荡秋千…希望爸妈每周带我来玩”,陈缕曦小朋友也意犹未尽,策划着自己今后的“科普之旅”。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践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武汉以我为荣”实践活动,通过科普阵地现场参观、情景式体验,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以科普助力“双减”,促进科技工作者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科技创新思维,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厚植根基。
记者:张杏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