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学生活

秋后现夏季延长期 注意防湿

发布日期:2009/8/20 16:12:10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已立秋的天气,早晚有所转凉,但白天还是让人难以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身体的不适之感甚至不亚于盛夏。中医里,将这一阶段称为“长夏”。  
    不同于气候学上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方法,传统中医学理论是将一年分为五季,即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分出一个“长夏”。关于“长夏”的具体划分方法自古观点不一,但多是把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划归为“长夏”,相当于每年阳历的8月份及9月上旬。因为在立秋之后的这一段时期还处于一年之中最酷热的时期———“三伏”天,俗称“秋老虎”,因此会被人们视为夏季的延长期,故称“长夏”。  
    湿为长夏的特征,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且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人们多会出现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在夏季三伏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又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等。因此,在长夏季节最重要的保健措施就是防暑湿,不仅要防止气温过高,更要防湿邪侵袭。  
    中医学认为,在长夏季节的饮食仍以清淡、少油腻、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所以也有“长夏防湿要淡补”的说法。在日常饮食中,除应多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西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吃些薏仁、芡实、赤小豆之类的健脾利湿食物,少吃羊肉、韭菜、辣椒、胡椒等甘温滋腻食物及火锅、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起居环境注意通风防潮,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尽量少用空调;运动强度可适度增加,但应以感觉闷热为度,避免过度疲劳及大量出汗,运动仍应以轻松柔和、动静相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打太极拳、瑜伽、导引吐纳等。  
    长夏养生过程中,心理调节也至关重要,由于长夏仍以暑热天气为主,人的心理容易烦乱,情绪容易波动,而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即“忧思伤脾”,使在长夏因湿邪所困,本就较脆弱的脾脏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长夏季节最忌讳忧愁、思虑等不良情绪。  
    对于长夏多发的由于暑湿所导致的感冒、泄泻等疾病,大都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来治疗,建议长夏季节常备身边。
                                         (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