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谢幕了。专家提醒说,出伏后,天气不会就此凉爽下来。
天文专家表示,出伏后,虽然天气渐凉,但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因此,公众还要继续注意防暑。
中医认为,“燥”是秋季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时节,夏季的高温尚未退却,再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因此这个时候感染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也就是对人体的津液有损害,产生的症状是皮肤干燥、烂嘴角、小便赤黄、大便秘结、少痰等。因此,人们往往把秋季的温燥称为“秋老虎”。
专家们提醒说,对付“秋老虎”,公众要注意多喝水,多食水果。此外,要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木耳、百合、核桃、乌梅、芝麻等。另外,在秋季生活中,务必做到劳逸结合,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