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江岸区科协主办,武汉科技报承办的2023年“科普智慧行”活动顺利举办,来自大智街道、花桥街道的50名社区科普工作者走进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提升科学素质。
“材料保护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材料需要被保护?怎么保护材料?”带着这些疑问,大家来到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讲解员针对大家的提问一一作了科普。材料保护其实是改变材料表面状况和性能以及其他防止材料腐蚀的技术。材料保护技术的应用,有很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已出现涂料和涂装技术。中国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所述的渗碳和“钢表铁里”的宝刀和宝剑的制作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合金化和包覆技术。
在公司园区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武汉大气腐蚀站,一排排试样架整齐列开,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提供的金属样品正是测试腐蚀速率的一环。据讲解员介绍,材料腐蚀是材料与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材料破坏现象,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严重的腐蚀不仅会造成材料失效,还可能诱发猝不及防的灾难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权威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的腐蚀总成本约占当年GDP的3.34%,总额超过2万1千亿元人民币,因此,让大众了解与认识腐蚀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下午,活动走进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步入园区,一大片人工湿地映入眼帘,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圩田法梯级多连塘人工湿地。圩田法梯级多连塘生态湿地工程创新吸取了古代农业发展智慧,创新联用了多项长江水电集团自主研发专利技术,是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能力的再自然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能力优秀,生态涵养能力突出。设计理念上,该试验场贯彻了河湖联通的思想,能有效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水质、保障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并维护湿地生态平衡。该工程实验将进一步以实证的形式优化设计参数并实时调整改进,成果数据将有力促进自适应、自设计人工湿地在生态、水利以及农业领域中的工程应用。
在蔬菜区域,田埂与泥方划界清晰,近百亩的土地上种满五谷杂粮、蔬菜水果,排水渠与灌溉的喷头齐全,大棚区里孕育着许多经过改良的品种。大家跟随讲解员一路参观了省农展中心国家级重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圃、“荆楚粮油”品牌推广基地等展示区,了解黄陂和武汉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