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年,武汉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今年,武汉再次将“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
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新台阶,书写了英雄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新征程上,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会议强调,武汉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扎实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
2月20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奕斯伟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胜、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宇、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参加会议并受邀发言。他们表示,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奕斯伟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
“武汉是我国科技产业创业创新的热土,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王东升介绍,奕斯伟科技集团正开展基于RISC-V新一代计算架构芯片与方案、电子级硅材料和补强以上两大业务的生态链开发等三个方面业务。目前,奕斯伟在武汉正加快12英寸电子级硅片工厂建设和RISC-V生态创新中心建设,以及通过开发和孵化,培育打造基于RISC-V生态的应用端设备和系统的原生创新企业。
王东升表示,奕斯伟作为武汉科技产业界新的一员,未来将与武汉同业携手合作,共创共赢,共建RISC-V数字基础设施新生态,共同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武汉飞恩微电子公司创始人刘胜
“科研和转化一定要双向发力,才能筑牢武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刘胜介绍,一方面,可以通过培养科研人才,紧密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加速技术的孵化和转移,为武汉的优势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这不仅能够提高武汉产业的竞争力,也为我们的科研工作赋予更多的实际意义。”
“未来,我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发挥院士专家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核心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应用,引领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刘胜说道。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
“多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科研攻关,把红外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黄立介绍,本月12日,高德红外公司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已通过了院士专家组评价。“目前,公司量产的高端红外芯片已成功应用于部分‘国之重器’。”
“目前,我们正加快项目推进,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将普宙科技打造成全国低空经济领军企业,带动本地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千亿级产业板块,为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黄立进一步表示,在脑机接口产业,将围绕脑机接口成果建立国家级脑科学创新中心,引入全球的脑机接口先进团队来汉落户,推动武汉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脑科学研究与诊疗中心,助力武汉脑机接口相关产业走在世界前列。
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宇
“自主创新,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大做强。可以说,自主创新是达梦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和必由之路。”
皮宇介绍,从1988年达梦公司创始人冯裕才教授研发出中国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型CRDS,到近年来达梦公司完成IPO注册申请、即将登陆科创板资本市场,这都源于达梦公司长期坚持不懈的创新。
“未来,达梦公司将继续扛牢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持续打造世界级数据库品牌,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皮宇说。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
“岚图汽车的发展,与创新驱动密不可分。”
卢放介绍,岚图汽车作为武汉首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2023年,岚图汽车销量为50552辆,同比增长160%;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1%;上缴税费同比增长100%。“近几年,岚图汽车取得巨大发展,得益于‘四个坚持’加快发展高端新能源汽车。”
“未来,岚图汽车将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打造自主操作系统、能源体系和跨界融合三个新高地,努力在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中担当主力,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岚图贡献。”卢放表示。
会议为上海技术交易所
中部服务中心揭牌启动“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上线服务
据悉,该服务中心主要是为破解我市因缺乏权威技术确权确价体系、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缺乏制度性支撑、职务科技成果“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难题而打造的集技术、资本等要素于一身的枢纽型中部技术交易中心。我市拟通过5年的建设发展,将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辐射中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枢纽型技术交易大市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由上海技术交易所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市科学技术局联合组建,将落户东湖高新区中心城。
上海技术交易所是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是中国证监会授牌的权益类交易所,其搭建的交易市场存在交易结果具法律效力、买卖双方权利受到保障、决策主体有免责机制保护等三大优势。
据悉,此次将引入上海技术交易所技术确权确价体系:借助其公信力,推动武汉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进一步深化,降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的制度性成本,提升技术交易效率,促进职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堵点难点;也将结合上海技术交易所已有的专利资产价值分析模型、金融产品和合作模式,解决“成果好找、资金难求”的问题,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的建立,将助力我市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融入全国统一技术要素市场。同时推动本土科技企业借船出海,打通国际渠道、吸引国际创新要素向我市聚集,积极融入全球创新资源网络体系。
会上,“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武创通”)上线试运行。
“武创通”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线上建平台、线下建机制、政策作支撑,初步建成“1+3+N”(1个科创资源数字底座+3个智能化服务模块+N项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保障)的“四链”融合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