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学生活

城市五类人群营养建议

发布日期:2009/12/23 22:16:38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随着在外就餐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关注饮食的营养健康问题。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餐饮与健康”研讨会上,国内诸多知名营养学家针对学龄前儿童、单身人群、上班一族、新婚夫妇、隔代抚养人群等群体进行了调查,详细追踪了这些参与调查群体的饮食习惯、所面临的营养问题等,并给出他们的改善建议。 
    很多城市单身人群少吃早餐或晚餐现象较为突出,还有的多是“随便对付”。
    单身人群  饮食不规律,结构欠合理
    调查:三餐“缩水”现象严重
    经过调查发现,城市单身生活人群一日三餐不能完全保证,少吃晚餐现象较为突出,有25.5%的人很少吃或不吃早餐,36.1%的人没有比较固定的就餐时间。单身人群食物摄入总量偏低,饮食结构欠合理,食量偏小。平均每餐涵盖食物种类数量少,种类不均衡,有一半的人经常只吃喜欢吃的那几种食物。日常饮奶频率和饮奶量都较低,天天喝奶的不到两成。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且主要是蔬菜,水果摄入量很低,只有40%的人常吃水果。平均日饮水量也普遍较低,很多人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多是口渴后才想到喝水。
    同时,单身人群体力活动严重不足,有三成人从不锻炼,近一半的人平均每天活动量在6000步以下。许多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久坐少动的项目上,上网、看电视等是他们闲暇时的主要活动内容。平均每天在电脑或电视面前4个小时以上占近40%,少数“白领”单身人群更是班上班下都在电脑电视前,属名副其实的“宅男宅女”。
    建议:推广“晚餐”工程
    单身人士首先应注意一日三餐尽量定时定量,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应给自己设个闹铃提醒;争取每天喝奶、吃豆类制品;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水果;增加每日的食物总量摄入,但注意增加摄入食物种类,在吃饭时注意回忆前一天的饮食,尽量选择不同的菜品。控制饮酒量;水杯不离身,以便提醒自己补水。
    此外,要想更好地改善单身人群的营养餐饮现状,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饮食健康教育。比如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的方式提供饮食健康宣教服务等;其次,开办大众体育活动场地、项目,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等;再次,必要时可推行“晚餐”工程,政府或相关组织牵头组织,由资质、信誉较好的餐饮企业提供价格实惠、营养卫生的标准化晚餐,统一订购、配送上门,政府给予适当经费补贴。
调查显示,上班族的午餐普遍存在蔬菜水果摄入过少、脂肪摄入量超标问题。    
    上班族  午餐非“快”即“免”
    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快速旋转,每天的午餐往往就是简单的快餐、便当,甚至常常“免餐”。
    调查:一顿就吃掉了一天的脂肪摄入量
    上班族的午餐普遍存在蔬菜水果摄入过少问题,平均每顿午餐的蔬菜摄入量是103.64±67.98g,折算到每天的量,远远达不到每日蔬菜摄入量300-500g的推荐标准;
    其次,上班族平均每顿午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2.82±1.79g,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午餐适宜摄入量10g;
    第三,不少上班族午餐膳食总脂肪的摄入约30g,他们的午餐脂肪摄入量明显大于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低于30g/日),一顿就吃掉了一天的量。而正是这种长期的脂肪摄入的超标,导致了上班一族中肥胖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而肥胖正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调查中,上班一族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近一半的题目不能正确回答。
    建议:餐饮业等推出“营养午餐”
    上班族的午餐营养问题需要有全面的干预,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白领来说,营养干预是能收到明显的正面效果的:
    首先,通过短期营养知识培训、专题讲座、员工厨艺大赛、海报张贴、餐桌垫纸宣传页、网络宣传等手段,让更多的上班族关注自身的午餐营养问题,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尤其是降低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其次,在午餐点较少的区域,建议政府部门在相关街道设立固定的午餐供应点,以营养午餐来解决上班族的午餐问题;
    再次,对于不少有食堂的单位,对食堂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解决烹调中食用油使用过多、盐量过多的问题,并且让他们在打菜时成为员工的营养搭配师。
   幼儿  偏食+挑食最普遍 
    在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赖建强所做的城市调查中显示,有50%的孩子挑食,44.4%的孩子出现偏食情况。赖建强还发现,像小张妈妈这样的“追逐者”也并非完全“无辜”,家庭喂养中存在的“知行背离”,强迫性喂养已成为学龄前儿童出现偏食、挑食的重要原因。
    赖建强认为,家长总觉得孩子吃得不够,想办法要求儿童再多吃一点。这样的知行背离反映出了现代家长的喂养焦虑情绪。研究证实,家长强迫孩子进食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情绪与恐惧、厌恶进食的心理,久而久之反而容易出现偏食、拒食等。
    建议:从孕期就不要偏食、挑食
    首先,家长应树立一个观念:成功喂养的焦点不在于千方百计地让孩子进食,而是建立起良好的喂养关系和帮助孩子学习吃的技能,这需要家长们主动更新和扩展儿童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兼顾儿童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发展水平。比如应培养孩子定时、定量的用餐习惯,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同时做到色、香、味、形俱全,以引起食欲,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儿童喂养问题。家长也必须以身作则,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注意控制孩子零食的摄入时间和数量,以免影响正餐食欲等。
    人们对食物的偏好、饮食习惯和对口味的喜好是从婴幼儿期开始的,幼年时期的饮食习惯和食物喜好可延续到儿童期、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所以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培养从出生就开始,甚至提前至孕期,准妈妈在孕期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此外,年轻父母还要谨慎选择体现“科学喂养”的教育机构,注意机构是否有对家长心理的关注,避免走入“越学习越焦虑”的误区。
   新婚夫妇 婚后“发福”快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副教授何更生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婚后男性和女性体重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肥胖组、超重组的人数都有增加,而体重偏瘦组则有明显降低。关键是体重的不断增加,尤其是超重和肥胖会导致相关慢性病患病风险增加,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孕前体重与新生儿的体重呈正相关,孕前体质指数越高,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对于慢病的控制,从新婚夫妇开始就需要着手预防。 
    建议:减少在外就餐,坚持体育运动
    调查显示,新婚夫妇在外就餐的比例高达93.2%,明显高于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26.1%。从三餐供能比来看,晚餐的供能比为一日中最高,在外就餐高比例导致在油脂、盐等方面的摄入量增加,且不易控制。因此减少在外就餐,是控制体重激增的重要手段。
    同时,新婚夫妇在食物消费上,水产品、奶类和豆类的消费量较低,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方面维A和钙的摄入相对不足。
    此外,由于很多爱好无法兼容,一些单身时喜爱的体育活动被搁置,很多新婚夫妇喜欢宅在家中。因此,尽可能找到一种共同爱好的锻炼方式,并有周期地坚持锻炼,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手段。 
    祖孙同处  祖孙互动可帮家庭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北大护理学院副教授李明子指出,目前让人遗憾的是,在我国老年人中,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祖辈们所主导的家庭营养和饮食模式产生担忧。同时,祖辈往往对孙辈过于溺爱,无条件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这又导致“祖辈主导”饮食模式悄悄转变为“儿童主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推论,这种抚养模式和我国目前青少年慢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有一定关系。
    建议:试点社区祖孙互动营养课堂
   “隔代抚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在大都市里,年轻的父母们往往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孩子多是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老年人往往是整个家庭饮食的购买者、制作者,他们对营养和健康的认识直接影响家人和幼儿的健康。 
                        (来源:新京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