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19日16时,此次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青海14人遇难。目前,地震救援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
此次中级地震伤亡人数为何偏高?余震影响如何?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袁道阳就此进行分析。
“此次地震伤亡人数出乎我的意料。6.2级属于中等强度地震,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强震不同,这样‘背景性’的地震发生率更高。”徐锡伟说,造成此次地震人员伤亡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震中地区位于山区,坡度较陡、地基不稳,相对容易造成崩塌现象。其次,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不够,震动破坏条件下很容易倒塌或发生边墙倒塌。此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震发生在深夜,大部分人已经休息,地震来时可能来不及躲避。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分析表明,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相同,为逆冲型破裂。逆冲型地震就像两辆迎面行驶的车发生碰撞后,一辆车前部飞到了另一辆车顶部,这类地震的破坏力比“擦肩而过”的走滑型地震更强。
“这次地震是主震—余震型。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1900年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3次,均为孤立型或主震—余震型地震。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地震带上,这里地震活动原本就很频繁,所以需警惕余震。”徐锡伟表示,我国地震台网布设较为广泛,但甘肃、青海等地的台网密度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地震台网系统就像“守夜人”,仪器设备24小时工作,但当前我们对地震机理的认识仍不完善,所以对于地震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仍然无法准确预测预报。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以救援消防队为主力军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灾后救援越来越有序。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机理研究和认识。
针对灾后救援和建设,袁道阳表示,目前,积石山县的受破坏程度、震源深度以及当地民房的受破坏程度等都在持续调查中。根据现有情况看,县城附近的吹麻滩镇距离积石山东缘断裂带只有几公里,这个地区房屋损坏可能比较严重。积石山东缘边上的村庄可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为民房较多且大多为土坯或砖木结构,所以要谨防余震带来的二次危害。同时,此次地震区域气温在零下十几度,要注意防寒,避免出现冻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