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汉
最美科技工作者
网络点赞
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的2024年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将从武汉市各区、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事业科协推荐的候选人中,评选出“最美科技工作者”10名。
今天,2024年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网络点赞正式启动。
其中
江岸区共有5名候选人
进入网络点赞环节
请记住下面这串神秘代码
7号、13号、14号、47号、50号
一起动动手指
为江岸最美的TA们点赞吧!
点赞时间
4月26日8:00至4月30日12:00
点赞规则
每个微信号每天可以为
7号、13号、14号、47号、50号
候选人
分别点赞5次
点赞方式
一起来看看
这串神秘数字背后的TA们吧!
7号 牛文静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水情二室副主任
个人简介
牛文静从事水文水资源预报调度方向科研实践工作。长期扎根生产一线,为长江流域水文气象情势研判、水工程科学调度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切实保障了长江流域防洪安全和水资源高效利用。面临2018年金沙江、雅鲁藏布江两地4次堰塞湖时,她全力参与了专业模型构建、洪水预报校正、梯级调度推演、方案分析制作、信息整理汇编等全过程服务,为成功处置堰塞湖险情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关成果荣获“长江委青年科技一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亚洲合作资金项目、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以及乌东德、白鹤滩、三峡等大型水利科研生产项目30余项,参编《长江干流石鼓至寸滩江段和流域重要跨省支流洪水编号规定》等标准、规程多部。研发了“多源异构数据驱动的多尺度水文智能预报方法”、“复杂利用需求下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非常态水文信息甄别及异构数据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江科学技术特等奖等10余项科技奖励;同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著10余项,2项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出版专著5部,在《水利学报》《Journal of Hydrology》等行业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含60余篇SCI、10余篇ESI高被引/热点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引用3000余次,入选水利部水利青年科技英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IAAM Fellow)等。
13号 刘海波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设计咨询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
个人简介
刘海波同志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让老百姓用上更便宜的电”作为初心使命,深耕新能源领域20年,致力于水面光伏、柔性支架、海上风电、高效光伏等新能源前沿技术创新研究。他带领团队累计建设新能源项目4350万千瓦,相当于再造两个三峡工程,助推平价绿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近5年为武汉市贡献GDP超百亿,身体力行诠释“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助力推进国家“双碳”目标。他担任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获长江水利委员会青年科技英才、湖北省江岸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在行业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学术地位。他首创 “创新督办”机制,打造能源领域高精尖人才团队,形成系列 “国际首创”及“国际领先”创新性成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攻关省部级等重点科研项目7项,获省部级奖项8项;主编著作5部,其中《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为世界首部漂浮式水面光伏专著;参编团体标准3项;获发明专利68项(国际发明5项);发表论文29篇(SCI/EI检索19篇)。
14号 刘海燕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个人简介
刘海燕,长期从事市政水务环境科研、设计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牵头组织编制或修订滤料、填料、纳滤设备、电渗析设备等标准化文件,建立了适用于我国供水行业特点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在行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47号 彭波
中信数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个人简介
彭波,担任国家BIM“卡脖子”重大专项研发的负责人,他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致力于工程建设领域数据安全的关键问题,该专项在2022年初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验收。在绿色建材研究领域,他解决了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他还领导了武汉市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成功探索出华中地区大型富水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模式和标准,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典范。
凭借其卓越贡献,他荣获了中信集团科技特等奖1项、住建部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1项、国家建材科技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等多项荣誉。此外,他还获得了其他省市及相关学会、协会颁发的多个奖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拥有25项发明专利,并主持制定了2部行业标准。
50号 潘家军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土工研究所所长
个人简介
潘家军,担任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土工研究所所长,是一位资深的高级工程师。他在治水治江的第一线辛勤工作,领导科研团队连续十多年不懈地进行科研攻关,甘愿做幕后的无名英雄。潘家军坚定不移地追求创新,敢于面对棘手的难题,其学术成果斐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00篇论文,其中有5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此外,他还获得了15项国家专利技术,并荣获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这些成就标志着他在岩土工程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