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主办的“院 士科普大讲堂”第二十七期活动在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圆满举行。本次活动请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巍副教授主讲,杜教授以 “课本里的植物世界”为题带领该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自然科普之旅。
竹子是草还是树?湖北为何被称为荆楚之地?如何用猪和竹子开花的关系解释“捕食逃逸假说”?讲座中,杜教授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张张丰富鲜艳的图片向学生们科普了植物学的相关知识。他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植物,如桂花、紫荆花、樱花等,引导学生发现植物世界的奥秘,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活动现场,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争相提问:竹子最高可以长多高?梅花是如何传播种子的?桂花的果实可以吃吗?… …杜教授对学生们的热情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他深情寄语全体同学, “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习得的知识更真切”,鼓励学生们立足生活,亲近自然,探究自然,发现自然之美。
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有益,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植物世界的平台,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主办,武汉出版社、江岸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岸区教育局、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共同承办,同时得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大力支持。
“院士科普大讲堂”活动将持续举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将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学生,助力青少年在社会性实践中茁壮成长,为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