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伤口感染越发不容忽视。历史上也不乏因小伤口感染导致死亡的例子,如诺尔曼·白求恩。他因为手术时不小心将左手中指割破引起感染,后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身亡。
刺伤、动物咬蜇伤更易感染
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何建苗表示,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多见。从受污染程度来说,可分成三种,即清洁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生活中多是污染伤口,只有手术中的伤口才算清洁伤口。而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又不同,污染伤口虽接触了细菌和污染物,但不一定会感染。三种伤口会相互转换。污染伤口及时处理就可能会转换为清洁伤口,不及时处理会成为感染伤口,比如这位读者。
从致伤原因来说,又可分为擦伤、切割伤、穿刺伤和动物咬蜇伤四种。除擦伤外,其他三种伤口都容易感染。穿刺伤和动物咬蜇伤应特别注意。因为穿刺伤外面伤口小,但里面很深。细菌等污染物在里面出不来,更容易引起感染。动物咬蜇一般都带有毒素,需及时处理。
需强调的是,伤口是否感染和伤口的大小没有理论上的必然联系。人体表皮上有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和我们共生不会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伤口,细菌从体表进入体内,换个环境就可能有害了。
处理方法
先清洁创口 再用创可贴
1、先止血:一般小伤口通过压迫即可止血;
2、清洗,最好用生理盐水。没有的话可用凉开水或矿泉水,尽量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
3、自己包扎。需要强调的是,常用的创可贴本身是达不到无菌的,也不能起到灭菌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在伤口经过清洗以后,再使用创可贴之类的包扎工具。
家里备个“清创缝合包”
何建苗建议大家,家里备个针对外伤的清创缝合包,包括酒精、碘酒、双氧水、生理盐水、红汞和一些敷料,如一次性纱布、棉签等。最好再有个不锈钢小托盘以及镊子、剪刀之类的工具,这些工具平时要注意清洗,放在不易被污染的地方。这样一些小伤口就可在家及时得到处理。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