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学生活

补充维C的“五不原则”

发布日期:2010/8/15 21:27:22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经济危机局势下,许多人缩减了穿衣、吃饭的开支,但膳食补充剂的销售却呈飙升状态。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Uwe Reinhardt的解释这是"消费者导向的卫生系统",他说,当你去正规的卫生机构,很快你就对花钱失去控制了……人们开始尝试着挺过去。
    维C能有效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想“挺过去”?你缺不了它。
    维C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同时又是最容易流失的维生素。所以补充维C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但是,在补充维C的过程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果补充不当,等于没补。
    补充维C,听听他们怎么说--
    赵薇(艺人)服维C含片,多多益善
    我平时工作忙,吃饭常常对付,新鲜的水果蔬菜也吃得少,维C的摄入量肯定不够,所以,我的包里常备着维C含片,有空时就含一颗,多多益善。
    钱薇薇(公司职员)以草莓代替正餐,补维C,美白肌肤
    我爱吃草莓,不仅因为它味美多汁,更重要的是它富含维生素C,是天然的的美白圣品,我常常在应季时以草莓代替正餐,美肤营养两不误。
    张宇(公务员)我常吃水果蔬菜,就不用补维C了
    我的生活很规律,而且有一位贤惠的太太,晚餐总是少不了蔬菜,水果也削成小块摆放在餐桌上,我体内的维C肯定充足,不用补了。
    补充维C,听听专家怎么说--
    由于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维C近年来备受青睐,甚至被某些保健品广告说成是"美容、养颜、祛病、健体"的"神奇药丸"。在市场上,一面是老百姓对维C的追捧和维C制剂的热销,而另一方面却不断传出有人长期大剂量服用维C,出现血尿、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报道。那么维C能长期大剂量服用吗?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应该如何科学补充维C?老百姓常见的行为方式中,像上述几个人一样,往往都存在着误区。让专家告诉你正确做法吧。
    1、 不能超量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一天补充维C300~500毫升就够了,国内外专家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得出结论,长期过量服用维C不但不能让人"百毒不侵",反而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表现在--
    ●使肌体产生依赖性--长期大剂量服用维C,人体会逐渐适应高剂量的维C,一旦停用,就可能出现维C缺乏的症状,轻者晨起有牙龈出血,重者则会出现皮下出血,甚至 斑。
    ●易患骨病--生长期少儿服用大剂量维C,日后易患骨病。因为大剂量维C会损害成骨细胞的形成。
    ●引发结石--每日口服维C4克以上,1周后可发生尿路草酸钙结石和肾结石,严重者可致血尿和肾绞痛,尿酸剧增还易诱发痛风。
    ●引起腹痛和腹泻--每日服用维C超过3克时,可导致肠蠕动增强,引起腹部绞痛与腹泻。
    ●破坏其他维生素的吸收--与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同时摄入,可破坏相当量的维生素B12,而缺少维生素B12,易使人患上贫血。
    什么是维C?
    维C,水溶性维生素,因能防治坏血病故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大多数动物体内可自行合成,但是人类、猿猴、天竺鼠等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绿叶蔬菜和肉类中。
    2、不能“一劳永逸” 
    维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通常在人体内保持2~3小时就会被排出体外,所以想图省事一天补充一次维C是不科学的,而要少量多次,而且餐后服用,吸收率最高。
    3、不能仅仅依靠蔬菜水果
    尽管天然食物中的维C最利于人体吸收,也最具安全性,但是,维C的不稳定性,却使它极易流失。大多数新鲜蔬菜采摘下来,存放1周,维C含量下降50%,而苹果则会下降80%。洗涤和浸泡的过程,也会致使果蔬中维C的流失,加工和烹调时,维C又极易被氧化和分解。所以,我们看似吃了很多的水果蔬菜,但真正吸收的维C含量是大打折扣的。当然,如果一个成年人一天吃一斤左右的新鲜蔬菜和两个中等大小的水果,就可满足身体对维C的需要了。
    4、不要倒掉蔬菜的汤汁
    烹调时,尽可能大火快炒蔬菜,缩减加热的时间;另外,炒菜时的汤汁不要倒掉,菠菜、菜花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有50%~90%溶在汤汁中,千万不要错过浓缩了维C精华的汤汁。
    5、不能单纯补充维C
    想美容?单纯补充补充维C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与其他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A同时补充,多种营养素协同作用,美容功效比较显著。
    土豆和红薯,是补充维C的好食物
    日本营养学家西山隆造等人所著的《吃出健康》一书中介绍说,红薯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30毫克/100克,土豆为23,橘子35,菠菜65。如果再把它们加热一下,菠菜水煮5分钟后剩75%。而土豆带皮水煮40分钟后剩87%,去皮剩83%;蒸40分钟后剩91%。这是因为,淀粉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其中维生素C的损失。所以,以后想补充维C,可别忘了土豆和红薯这两种好食物。
    维C的功效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维C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具体表现为:
    促进胶原的生物合成。胶原对于人体的组织细胞、牙龈、血管、骨骼、牙齿的发育和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物质。
    延年益寿。维C能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机体寿命。
    增强体质。维C能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吸收和利用,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预防心血管病。维C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功能,可预防心血管病。
    专家在线--
    维C不稳定 补充要当心
    Q:都说维C不稳定,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变质了呢?
    A:维C最怕阳光和空气。你会看到白色的维C药片,在阳光下晒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黄,这说明维C已经变质,就不能再服用了。
    Q:如果想存一些维C在家里,怎样保管可以防止它变质?
    A:通常情况下,家中不宜久存维C,拆开包装的维C应装在棕色玻璃瓶中,于干燥处密闭避光保存,每次取用后要拧紧瓶盖。此外,维C在空气中的降解速度比存在冰箱中要快很多,所以最好把装有维C的小瓶放在冰箱里存放。
    Q:既然维C是水溶性维生素,把它溶解在水中会不会保持时间能长些?
    A:其实维C很敏感,就是溶于水也易被氧化,其有效性维持的时间也非常短,所以在选择维C针剂时,溶解后应立即注射。
    Q:通常情况下,哪些人更应该着重补充维C?
    
A:如果你的压力较大,经常加班。每日摄入果蔬较少,很少运动,或者经常患感冒,说明你的免疫力比较低下,可以适当补充维C。现在社会常见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让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上述情况存在,补充维C,可以说人人都该关注。
    另外,在环境密闭的空调间,人满为患却空气流通不良;经常搭乘有空调的公交车、地铁以及经常出差坐飞机的人,空调公交车及地铁每日上下班人流量成千上万,再加上车厢密闭,易受很多看不见的细菌"围攻",也该注意补充维C。
    与维C有关的数字
    60%
    2002年全国健康普查显示,约60%的健康居民存在维C缺乏状况。
    1/5
    美国1996年《纽约时报》报道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40%的美国人在补充维生素C,其中1/5的人每天用量超过1g。
    300~500毫克
    专家建议,成人每日维C摄入量是300~500毫克,超过1000毫克(这是我国规定的最大耐受量,即对正常人群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最大剂量)为过量,超过5000毫克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
    110~120毫克
    日本人平均每天摄入维C的基准值为110~120毫克。
    维C多多,你选哪一种?
    随着人们对补充维C需求的增加,保健品市场上的维C产品也越来越多,不同厂家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发出了不同剂型、不同口味、不同含量的维C产品,面对诸多产品,你会如何选择?
    维C名称:艾兰得维生素C含片
    优势特点:
    →天然水果口味,不含糖、不蛀牙,糖尿病人也可以服用。
    →口感纯正,新鲜滋味,有桔子、草莓两种口味。
    生产厂家: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维C名称:利君维生素C泡腾片
    优势特点:
    →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补充维C,呵护健康;
    →携带方便,适合各种场合。
    生产厂家: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维C名称:果维康维生素C含片
    优势特点:
    →成分优先:含右旋维生素C,活性提高20倍,利于人体吸收。
    →口味优先:好吃的维生素,国内五大城市口味测试中,果维康口味名列榜首。
    生产厂家:石药集团
    维C名称:德维喜维生素C咀嚼片
    优势特点:
    →品质优:精选东药生产的维C原料,品质经得起检验。
    →含量高:每片含维C200mg。
    →口味好:甜橙口味,酸甜可口。
    →吸收充分:咀嚼片口腔黏膜吸收,对胃部无刺激,吸收更充分。
    →服用方便:无需用水,咀嚼或含服均可,随时随地补充活力。
    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
    维C名称:力度伸维生素C泡腾片
    优势特点:
    →每片含1000毫克,充足的维C能增强抵抗力,帮免疫系统发挥最佳功能。
    →泡腾片剂是方便新颖的给药方式,卓越的技术保证药物溶解迅速吸收完全。巧妙的封口设计,内含干燥装置,包装精巧,便于携带。
    →洋溢欢腾的橙色泡泡,充满水果香气的诱惑味道,有橙味和柠檬味两种口味。
    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来源:新华网)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