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卧床的老人也逐渐增加,资料显示,我们目前有失能人口4400万人,在临床上,这些人是血栓的高危人群。
长期卧床的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血栓
血流缓慢:我们知道,动脉会通过自身的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而静脉就没有这样的功能。因此,在心脏部位以上的静脉血可通过重力的作用回到心脏,而心脏以下部位的静脉血,只能通过四肢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让血液回心。
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活动受限或者是不能活动,肢体的活动是减少的,这就会导致血液在静脉中流动速度明显减慢,血液瘀滞,而容易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多因疾病引起的,在疾病的状态下,因为身体的应激,人体的凝血系统会被激活,导致血液更容易凝固而形成血栓。
静脉回流受阻:卧床时,下肢静脉会受压。长期卧床会影响静脉回流,也会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哪些部位的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这是最常见的,由于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容易致血栓形成。
肺动脉栓塞: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血栓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发生血栓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有研究发现卧床0~7天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是15%,而卧床2~12周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79%~94%,因此,预防血栓的发生尤为重要。
定时翻身:定时翻身可以避免身体长时间受压,有助于促进血液的流动。
肢体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地肢体活动。
肢体按摩:通过按摩下肢的肌肉,达到帮助血液回流的目的。
使用压力装置:如穿梯度压力袜或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促进静脉回流。
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油高脂食物;充分补充水分,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发生。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高危患者,按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可预防血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