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有没有可能建一个氦—3提炼工厂?”“能不能利用月球陨石坑建一个月球版FAST?”……在12月7日至8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59次学术讨论会上,包括16位院士在内的百余名科技界专家围绕月球基地建设开展“头脑风暴”,进行讨论。
加快“换道超车”
月球基地什么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提出了开展“三站一体”月球科考工程的设想。张军提出,月球科考工程设想涵盖三大月基平台建设:区域移动科考站,旨在打造多场域新质感知的重大科学设施;广域月基环境站,旨在建成覆盖月基全域的多维环境监测预报体系;月外空间监视站,旨在实现月基空间全时的目标监视预警能力。
张军认为,月球具有极大探测价值,是稀有资源富集地、起源探索新领地、深空探索前沿阵地、未来科技竞争博弈新高地。他建议,加快构建月基全域“知—源—运—建”平台体系。“知”即月基环境探测,“源”即月基能源利用,“运”即月基全域运输,“建”即月基原位建造。我们要不断突破认知新极限,开拓深空新疆界,实现月球开发利用的“换道超车”。
勇闯科技“无人区”
月球基地怎么建?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邓宗全的话说,中国航天已进入“无人区”,月球基地建设与高效益运营意义重大,工程方案制定要以科学目标为牵引。多位与会专家建议,对于这种大型项目可采取分布组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以提高效率、加快进度。
日前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升空的“月壤砖”,提供了一种月面建造材料方案。这种特殊的“月壤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团队研制。团队通过分析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成分,并模拟配成后烧结制成“月壤砖”。丁烈云介绍,此次将“月壤砖”送往空间站开展舱外暴露实验,目的是为未来在月建设积累科研数据。
进入开发新阶段
月球基地怎么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月球基地建设使用应实现几大转变,要从以前的技术追赶转变为服务于重大科学发现及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科学技术应用同步发展;要从完成单项任务目标转变为进行长期驻留式探测,实现目标任务的体系化规划;要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牵引下、传统航天研究“国家队”和商业航天企业共同发力。
建好、用好月球基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全国一盘棋的思维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说,月基能源获取、转化、传输及储存,对能源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能源领域科研人员要站在国家深空探测工程的高度,凝练好相关研究。